今天在台南總公司開會,


搭乘下午五點四十五分的復興航空班機回台北,


在候機室看到螢幕正在播放台南的文化古蹟影片,


突然想到,


平常幾乎每週台北  ─   台南往返,


總是來去匆匆,


有多久沒去台南的古蹟逛逛了!


倒是最近跟台南文化古蹟有點沾上邊的,


大概只有上週一要開會,提早週日晚上下台南,


由同事載我到台南運河旁的露天咖啡座聽薩克斯風演奏,


勉強算是接近古蹟了!


改天應該好好去逛逛才是!


 


不過介紹兩個古蹟給大家先:


 


台灣第一街   台南延平老街


劍獅是台南市安平區民宅特有的避邪物,延平街旁海山館劍獅是最具代表性的安平劍獅之一。


 


 


走過新舊雜陳的台南市延平街,將會發現安平文化幾乎濃縮在這條長百餘公尺、號稱是「台灣第一街」的街道上,讓人不禁發思古幽情,細細品味安平流過的歲月。


延平街十年前被市府強制拆除前,建物雜亂,不見今日繁榮景象,但當時文化界人士全力抗爭,欲保留延平街僅存的風貌,雖事與願違,延平街卻反而浴火重生,成為安平舊部落的鬧區,結合安平古堡、安平天后宮等景點,成為府城知名的觀光勝地。


延平街繁榮發展,有很多因素,但市府和文化界人士全力發揚安平文化,功不可沒,石板鋪地的延平街,雖沒有古建物,但縱橫交錯的古街道,增添延平街的風韻,延平街不長,街道中卻充斥羊腸小徑,讓遊客隨意穿梭到效忠街、中興街等老街,一覽隱藏其中的老廟古蹟。


延平街商家不少,很多是近幾年來開張,舉凡小吃、手工藝等,都是街道中的「新興行業」,真的稱得上「老字號」的,應該只剩下周龍殿、福德正神廟等老廟及永泰興等蜜餞鋪,值得玩味的是,在不到五十公尺的範圍內,竟有四家蜜餞鋪,顯見蜜餞在延平街競爭的激烈。


走出延平街,周遭還有不少景點引人入勝,安平港、安平運河、安平小砲台等都讓人忘情佇足,愈增延平街的遊興,若是時間允許,多個幾分鐘的車程,還可以吃到沿海風味的蝦捲、豆花、蚵仔煎。


走一趟延平街,能夠盡覽開台四百年的安平全貌,是無庸置疑的。


 




 


 

台南英商德記洋行古蹟簡介:


三級古蹟/1867清同治6
地址:台南市古堡街
108
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

原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6年(1867年),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大多從事鴉片、樟腦、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

光緒21年(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以後,日政府將鴉片、樟腦大宗貨物交易權收回專賣,洋行貿易量銳減,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影響船舶載卸,紛紛關閉,唯德記洋行仍繼續營業。

宣統3年(1911年)在安平的洋行都關閉後,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臺灣光復以後,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民國68年,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英商德記洋行,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洋行建築因為多數採用西方建築,所以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築。此外,它們也是台灣與西方貿易的歷史證物。


特色: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二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屋頂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左右二個屋頂,均為四坡排水。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現存外牆以白灰粉飾,左右空地種植草皮花樹,整體觀之,環境雅緻清爽,幽靜親切。


 




 


台南還有很多古蹟,


下次再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