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屏東這個地方,


對我而言,主要有兩個重要的回憶,


一個是對先父的懷念記憶,


另外一個則是我在廣告公司擔任公關活動部主管的工作回憶。


 


記得父親因為沒有養成觀看汽、機車後視鏡的緣故,


所以一直到他老人家去世的時候,


即使家庭的經濟早已有能力購買汽車代步了,


但是他老人家始終不曾購買汽車,


更無用說去考汽車駕照了。


 


我也因為家中沒有汽車的關係,


加上後來退役後念夜大和上班的時候,並不需要用到汽車,


迄今都未曾擁有過汽車駕照。


雖然這中間我曾經擁有過一部二手福特全壘打轎車,


也曾去駕訓班報名考試過,


但沒想到考駕照當天,因為公司臨時有重要活動,


因此臨時取消考駕照的機會,


後來因為工作忙碌,就不曾再去報考駕照了,


而那輛二手車也因為面臨報銷程度,


讓我給拖去報廢掉了!


而我也自此沒有再碰過車子了。


〈當然在此之前,我大概無照駕駛將近有十年的時間〉


 


 


也因為父親不會開車,


所以他到哪裡都是騎著摩托車去的。


我記得有一年農曆春節,


他老人家就是用他那一台光陽八十的機車,


從高雄戴我一路騎到屏東市區,


不但去屏東市中山公園逛了一圈,


還在公園附近的小吃攤,


吃了一碗炒米粉和肉羹及數碟小菜。


那時候我大概讀國小三年級吧!


這是我第一次到屏東的經驗。


往後我每次經過屏東這個地方,


都會想起我和父親到屏東市吃米粉炒的兒時記憶。




 


說起來大家或許可能不大相信,


小時候我家住在高雄市,


而我也一直待到當完兵後,才離開高雄前往台北奮鬥。


照理說,我小時候應該去過屏東很多次才對。


 


其實不然,


由於我小時候念書,都是念那種所謂升學的好班,


所以直到我遠赴小金門當兵之前,


我最遠到過的地方只達嘉義農場,


而且這還是因為參加高中公民教育訓練活動,


才有這個機會出遠門呢。


 


所以我這一輩子第二次造訪屏東市,


則是我在廣告公司任職時,


因規劃和承辦統一企業的銀髮族卡拉OK大賽,


才因為舉辦比賽活動的關係,才有機會再次造訪屏東。


這中間的整整相隔了十七年之久。


 


往後也因為承辦和主持這個有關銀髮族的公益活動,


我幾乎連續在十年的時間內,


於每年的十月和十一月的時間,


都會到位於溜冰場附近的老人會主持活動。


但是雖然在那段舉辦活動的歲月裡,


儘管我多次到屏東市造訪,


但總因為來去匆匆,


根本沒有好好地留下來好好逛一下屏東市,


享受這南台灣城市的熱情。


所幸有這趟「鐵道旅遊‧幸福一百」的規劃,


我這才能好好的認識這個舊名叫做阿猴的屏東市。



 



 


屏東火車站設置於大正2(1914)12月,初時站名為阿猴驛,


到了大正9(1920),才因地方改制的關係,


將阿猴街改為屏東街,因此阿猴驛這才改名為屏東驛。


 


屏東車站的第一代站房,乃為和洋混合風的木造建築。


光復後由於原有的設備早已不敷使用,


故於民國50(1961)開始建蓋新的車站


並於民國51年,完成現今之水泥站房。


這棟建築物使用至今也將近50年的歷史!


 


迄今,屏東車站是台鐵屏東線唯一的一等站。


也是西部幹線電氣化的終點。


也就是說屏東車站為電化雙軌區間的南部終點。



在民國八十五年電氣化完工之前,
電氣化最南端為高雄臨港東縣的前鎮站,
完工後由屏東站取而代之成為電化最南端的車站,
當初電氣化完工前,因為電車無法進入非電化區間,
所以台鐵還特地開行高雄屏東間短程的柴油自強號,
每天共12往復,車次編號由2001~2024次。


且在南迴線尚未通車時,


每天還特地維持一往返由高雄開往枋寮一往復,
初期以DR2800型運用為主,


在農曆過年期間,為解決西部鐵路運輸問題


還曾多次被鐵路局調去當西幹線當加班自強號呢,
而這段空檔
則由特別改由DR2700(光華號)柴快車行駛。


後來南迴線通車後,則全部改為DR29003000型為主,
算是相當高級的通勤車種,不過票價還是以自強收費。


 


當然後來鐵路電氣化完工後,


通勤電車就完全取代這些通勤短程的自強號,
而且班次因而大幅增加,


使的經營高雄和屏東間風光一時的台汽客運,
因為在班次與票價上無法跟台鐵競爭,
因而逐漸沒落而改由高雄客運接手經營,


但據說目前好像也已經停駛了。


 


此外,這幾年因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的陸續動工,
高雄機務段將整個遷往潮州站南,
所以屏東站也即將改建成高架化的新車站,
往後再也看不到目前的水泥建築站房了



日領時期的阿猴驛〈取材於網路照片〉


 


很多人或許會跟我一樣,總以為屏東市區小小的,


除了中山公園外,也只有民族觀光夜市可以逛逛而已。


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


你倘若可以撥出一天或半天的時間,


仔細地去探尋下列幾個知名的景點或是歷史建築的話,


您將會收穫良多。


 


 


屏東市景點介紹


 


○慈鳳宮


 


位於中山路與永福路口〈屏東火車站前〉的慈鳳宮,


是屏東市最大、最古老的廟宇之一,


草創期約在清乾隆二年(1737)至十一年(1746),


根據清光二十年盧德嘉所著的「鳳山採訪記冊」記載,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由鄭麟鼎等人以木材建成殿堂式的「舊祖宮」,


但是根據林衡道教授「台灣名勝古蹟調查」一文


與宮廟誌所寫,則為乾隆十一年。

清乾隆年間,鳳山縣曾在廟內設分支衙門,辦理地方民政。


道光五年(1825)由郭先桂發起重修,定名為「慈鳳宮」。

慈鳳宮後來曾歷經多次的翻修,


後來又因民國八十四年發生一次大火災,燒燬了前後殿,


後來在地方人士的募資修護下,擴建至今的規模,


遂讓整個外觀修築得金碧輝煌,


該寺一樓前殿奉祀媽祖,後殿供奉送子觀音,


二樓為觀世音菩薩,三樓則為玉皇大帝。

由於該廟歷史悠久,故現今廟內還存有許多古匾和石碑


其中匾額有三塊,


一為道光十七年(1837)的「海上慈雲」匾,


二為咸豐八年(1858)「故曰配天」匾,


三為乾隆二十四年(1759)「海濱砥柱」匾。


 


此外有關慈鳳宮媽祖靈驗的故事也頗為傳奇。


相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屏東市區曾曾經遭受到日軍嚴重空襲,


慈鳳宮也遭美軍投擲多枚炸彈,但炸彈卻沒有爆炸,


讓當時逃到慈鳳宮的避難者安然躲過一劫,


也因此媽祖庇蔭一說不逕而走,


至今仍為地方津津樂道的傳奇。

另外,於民國72123日晨3時許,


當時因宮內電線線路老舊走火,


慈鳳宮的前、後殿幾乎毀於一旦,


唯獨聖母金尊完好無損。


所以這許多年來,慈鳳宮一直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


加上因為距離火車站只有五十公尺,


不但是許多遊子的心靈寄託,終年香火鼎盛,


尤其是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


不但本地和鄰近的信徒爭相謨拜外,


還有遠自新竹的信徒組團前來祝壽,


可以說是年年風雨無間,十分虔敬。


 


慈鳳宮地址:屏東市中山路39





慈鳳宮




慈鳳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