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就一直有想開咖啡店的念頭。
原因可能是我很喜歡喝咖啡,
也很喜歡聽爵士樂的關係。
我理想中的咖啡店,
應該是面臨公園綠地,
有著大片落地窗的一個賣場。
除了擁有非常棒的咖啡販售之外,
店裡每天都會播放著JAZZ或是Bossa Nova的音樂。
當然啦!
我還會在我的咖啡館裡,擺滿了我的藏書,
可以讓客人坐在位置上看一整天的書。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
主要是因為我在廣告公司任職的時候,
我的辦公室裡除了四周擺滿了書之外,
播放爵士樂的音響,和煮咖啡機及煙斗,
都是我的標準配備。
喜歡民生社區的舊房子,
喜歡民生社區附近的氛圍。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
源自於在廣告公司任職的時候,
要到拍片公室洽公,
而那家拍片公司,就設立在民生社區的老舊公寓上,
房子雖然老舊,但是富有創意的傢具陳設,
從大片落地窗望出去的社區小公園,
都給人一種很難以忘懷的優閒情調。
喜歡「第36個故事」這部電影,
除了女主角是由我滿喜歡的桂綸鎂主演以外,
電影裡最主要的兩個場景:
咖啡屋和民生社區附近的富錦街,
應該還世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在電影「第36個故事」裡,
位於富錦街上的朵兒咖啡館,
是朵兒和薔兒姐妹倆開的店。
說得更為精確一點,
這家咖啡店是朵兒毅然捨棄了他長久以來最喜歡的設計工作,
為了圓夢而開的。
而妹妹薔兒則是因為沒有工作,
被老媽半推半就強迫推銷給朵兒的。
這家朵兒咖啡店就在這兩姐妹的經營下,
開始走上一條有別於其他咖啡館風貌的路上了。
朵兒咖啡館,之所以風格獨特,
其實根本不是朵兒原始的想法,
而是她妹妹薔兒一次的突發奇想,
才造成了這家以物易物的咖啡店特色。
坦白說,這部電影並沒有很豐富的故事性,
甚至可能還有某些觀眾在看完電影後,
只曉得朵兒開了一家咖啡廳,
咖啡廳裡可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交換東西,
而且有一個剛離職的副機師用好幾塊的手工香皂,
講訴了好幾則故事,換取了朵兒好幾張的插畫,
甚至還造成了朵兒將店裡已經逐漸穩定的生意放下,
選擇出國環遊世界。
接下來?還有呢?
電影怎麼這樣就結束啦。
我想這一定有不少人看完這部電影后,
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其實若是大家能夠在電影情節進行的時候,
隨著主角人物的感受去體會的話,
應該可以得到更多回饋的。
開咖啡店看似簡單,
但是要學會煮咖啡和甜點的專業知識,
是要下很多苦工的,
從店面的尋找到裝修,除了要花費不少心思之外,
同時也要砸下不少的成本。
對於一個喜歡設計工作的人而言,
想要開一家咖啡店的理想,是不難體會的。
但是若要選擇放棄穩定的工作,
下定決心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那是一件很難抉擇的事情。
而開了店,如何經營,如何堅持下去,
這又是一門更為艱鉅的功課。
然而朵兒雖然堅持理想,
開了這家咖啡店之後,
但並沒有因為妹妹的突發奇想,
在店裡搞一些以物易物的行為,
破壞了她當初的原始想法因而刻反意對妹妹的做法。
反而在她經過現實和夢想不斷衝撞後,
心裡慢慢和現實的生活上產生了一些妥協。
透過在店裡的以物易物過程中,
朵兒開始理解到了所謂的真正的價值觀。
在朵兒咖啡館裡,
以物易物因為沒有所謂的標價,
所以即使顧客拿出自己覺得很有價值的東西出來交換,
但也得要老闆娘覺得顧客拿來的東西有「對價」關係才行。
因此,在每一段交換的過程當中,
同時也會讓顧客和老闆娘之間,
在價值上產生不同的落差。
像在電影中,
一位即將回國的日本人,
好想要店裡一本日文的童謠舊書,
由於身上並沒有帶任何物品來準備交換,
而且又在不能用錢買的狀況下,
提出了演唱三首日本民謠,
用來做為交換的憑藉。
在薔兒的想法裡,
她覺得這三首歌曲和祭童謠高本是無法等值的,
但是在姐姐朵兒的心裡,
她覺得用三首歌交換童謠歌本是合理的。
其實,
也就是說,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的價值觀,
所謂合理或是不合理,
端看當事者的心裡能不能接受而已。
若是當事者認為不合理,
哪怕是世俗多麼珍貴的東西,
在當事者眼裡都是一毛不值。
反之亦然,
若是當事者覺得合理,
哪怕是世俗上最不值錢的東西,
在當事者而言,都是無價之寶呢。
我想這也是電影發展的最後,
朵兒之所以會暫時放下她當初堅持理想所開設的咖啡店,
突然要出國環遊世界的原因吧!
因為在她的心裡,
出國環遊世界所得到的,看到的故事的價值,
是可以用咖啡店來換的!
我想這部電影最想要表達的,
就是價值觀並非每一個人都是相同的。
即使你自己的價值觀,
跟世俗的一般價值觀截然不同,
也沒有甚麼不對。
因為只要自己覺得值得就好了!
○電影「第三十六個故事」小檔案
影片年份:2010
出品國:台灣
出品:原子映象
發行商:原子映象
語言:國語
色彩:colo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