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的婉拒有效吧!


今天直到晚上七點下班前,


竟然沒有朋友打電話約我吃飯。


 


想說好久沒去萬華龍山寺了,


因此下班後就搭捷運到萬華龍山寺,


去跟觀世音菩薩燒個香,


順便也到位於龍山寺斜對面的「莽葛拾遺」二手書店逛,


去裡面享受那種質樸而有古風的氛圍。


 


傳統的磚造房子,除了二手書外,


同時也擺滿各式的古董和文物,


而且屋子裡每次播放的音樂,總是那麼與眾不同,


我第一次聽王心心的南管就是在這裡聽到的。


 


「莽葛拾遺」和老闆在永康另外開設的「地下階」二手書店,


都是我經常會去逛的地方,


而且我不僅常在部落格裡介紹這兩個地方,


也經常帶朋友去逛呢。


 


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所塑造的濃厚人文氣息,


當然若要我在「莽葛拾遺」和「地下階」兩者間作一個選擇的話,


我會更加喜愛萬華的「莽葛拾遺」,


主要因為它的主體建築架構,是典型的台灣紅磚造二層樓房,


對於喜歡古建築的我,當然有著更多的加分效果。





逛完「莽葛拾遺」後回到家,


才不過晚上八點多而已,


這是我這幾個月,唯一一次週五這麼早回家的,


真希望往後的週五能夠多幾次這樣早回家的紀錄,


如此就真的可以慢慢脫離太多應酬的環境了。


 


PS:我介紹「莽葛拾遺」的文章


萬華舊社區的驚艷--「莽葛拾遺」


http://blog.sina.com.tw/5523/article.php?pbgid=5523&entryid=177887


http://tw.myblog.yahoo.com/shane_liu2003/article?mid=93&prev=300&next=37&l=f&fid=10&sc=1




 


延伸閱讀


 


◎主題書店-舊書 老屋 艋舺情─「莽葛拾遺」介紹


 


萬華舊名為艋舺,是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而「莽葛拾遺」則是萬華地區去年才開始經營的唯一一家書店,老闆胡建平說,在人文氣息尚不濃厚的地區開書店才會有對比的鮮豔。萬華雖然發展得早,卻未帶動人文的進步,也因為如此,朋友曾經告誡他台北有兩個地方不能開書店,一是大稻埕、另一則是萬華。不過生性喜歡接受挑戰的他,還是決定要在那發展文化,並扭轉大眾不珍惜舊書的價值觀與想法。


不得已投入 卻難以自拔


  「從來沒想過要開二手書店」,胡建平只想經營一處有文化意涵的藝文空間,有藝術、有文化,還有音樂。他夢想中美好的藍圖是空間裡有畫作可以欣賞、有各式各樣的樂器與CD豐富聽覺,而二手書的販售只會是其中一部分。關於二手書的一切他完全沒有概念,「只是因為朋友經營二手書店,所以規劃一部分的空間,想請朋友一起參與經營」這麼單純的想法而已。計畫果然永遠趕不上變化,當訂好書櫃之後,他的朋友才告訴他「想想之後還是不做了!」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只好獨自攬下,著手經營二手書店。


  從外行到內行,胡建平的心裡可是經過好大一翻折騰。「有一回在資源回收站裡低著頭找書,累了,起身休息一下,居然發現自己在垃圾堆裡」,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麼?愈做愈不開心,於是他試著去找出為什麼要做的理由,希望藉由清楚的著力點,讓生命得以有更大的發揮。


  胡建平想法的改變在於親眼目睹到,資源回收對書的損害很大,而且書的價值在向書局買與賣給資源回收站間的價值根本不成比例。對於二手書店儘管他是從零開始摸索,卻也在了解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問題---資源回收人員以賤價買進、高價賣出的行為。「以改變既有的舊書買賣模式出發」,他的目標確定之後,經營二手書店的使命感,卻也讓他愈做愈開心。


  曾經到客人家裡估價舊書總額為三千元,客人驚訝不已,還直接跟胡建平說「你願意幫我處理掉舊書已經很感謝,錢就不必給我了」。但是,為了要改變一般大眾對舊書的價值觀與社會處理舊書的既有行為,他堅持要客人將錢收下。因為堅持理想,他還在招牌上寫著「環保地球,善用你的資源,一通電話即刻到府上高價收購書、CDVCDDVD」,而到府收購一事皆由他自己親力親為。


擁有百年建築的書店


  位於台北市永康街的「地下階二手書店」就是胡建平進入舊書買賣的發源地,他直說,「地下階就像倉庫一樣,散發出頹廢的現代感;而莽葛拾遺則是尋覓已久,並具有濃厚人文意涵的特色書店」。如果地下階是聚集許多二手書籍與CD、黑膠唱片的寶庫;莽葛拾遺就是一般人重新認識舊書價值的起點,除此之外,百年建築改建而成的書店、大型古董石雕的桌椅,都為書店灌注入古今相通的時空感。


  對於能在萬華地區覓得有情感的房子,胡建平一開始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他希望能在萬華找到一處老房子,又希望能為從小生長的地方做些事,於是到處尋覓擁有歷史的老房子作為書店」。過程中,他發現老房子有時被封住、也因為大多是家族共產,連要租賃都很不容易,所以只抱著再看看、多努力的心情去找。多次經過書店現址都發現門被緊緊封住,最後,在朋友的勸說下他才重新回到龍山寺旁的建物,試圖打探這棟百年建築物的歷史,進而利用。於是,閩式建築風格的軟樓、舊式唱機中播放令人懷念的黑膠唱片,對於書店一切意外地完成,他認為是上天冥冥的安排。


  「莽葛」又稱文甲或艋舺是萬華的舊名,「拾遺」則是書店發揮舊書價值的精神;而以「莽葛拾遺」為書店名將地方與舊書緊緊結合。老舊木板隔間受到壓力時所發出的聲響、空間中瀰漫著過去與現代情感的調和、飄揚的台灣地方傳統戲曲,還有胡建平到處集得的書籍、CDDVD…構成了獨特的書店風景。


  「這是我故鄉宜蘭地方的北管音樂。」一位路過、年近七旬的老伯對著坐在店門口的胡建平說。過一會兒,一位帶著小孩的媽媽也對著他說:「我有很多看過的舊書,希望能透過書店與更多人分享」。此時,他正在與鄰居分享剛以一萬元購得的昭和五年出版的《日本地理大系》,從書中窺得台灣過去的街景,深深吸引著他。


克服挑戰並樂在其中


  因為對舊書的著迷,讓他將書一翻再翻,「儘管店裡的舊書多,但捨不得賣的還真不少哩!」他說,唯一一次破例將珍藏多年的書賣出是為了做外交。「有一回,外交部大使帶著法國友人來書店參觀,看到那位法國人對線裝書愛不釋手的模樣,基於有朋自遠方來與國民外交的心情,才讓我願意割愛」。而對胡建平來說,這些深具文化意涵的舊書,也是費了好大工夫才有的收穫,至今他仍在努力收集與台灣歷史相關的古董書。


  胡建平說,《日本地理大系》除了手上有的一本,另外還有三本書呢!「我還在與對方拉扯中,希望能夠慢慢地與他談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錢。」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他只淡淡地說,「人的一輩子就是一輩子,既然已經找到生命的著力點,就盡力地去做點事」,也因為與宗教信仰有關,所以他堅信要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


  在陰錯陽差下,胡建平踏進二手書經營的領域,雖然辛苦,他卻怡然自得。如同才十七歲就看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挑戰自己閱讀能力的執著性格,「我就是這樣子」,在經營舊書店的路上,他將自己的想法絕對的窄化,不辦活動、也不以機械式的經營模式來獲取利益。取而代之的是,他仍舊選擇在舊書領域的角落微微發光,以誘發大眾對舊書情感的累積。


〈本文節錄「台中圖書館主題圖書單元」,作者為李欣如〉





◎「莽葛拾遺」營業地址


 


營業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5241
營業電話:02-2336218102-23362717
店家網站:http://www.rbc.id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