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


路裡風霜 風霜撲面乾
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
找痴痴夢幻中心愛 路隨人茫茫
 
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
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 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彷彿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
 
人間路 快樂少年郎
路裡崎嶇 崎嶇不見陽光
泥塵裡 快樂有幾多方向
一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茫
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茫
 
倩女幽魂 - 張國榮 
/曲︰黃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cbC7Uo2HI&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bwIE7_ZYbc&mode=related&search=




 


昨天中元節普渡拜拜,


我因為從早忙到晚,


錯過了拜拜的時間,


但是我心裡也虔誠的祝禱,


願慈悲的神佛能夠普渡眾生,


尤其是那些死去的無主孤魂能夠有所依歸,


也祈禱慈悲的地藏王菩薩引導先父能夠前往在西方極樂世界。


 


談到中元節,


有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會想到電影裡「倩女幽魂」的情節,


人鬼殊途的哀怨的情史,聶小倩的善良,寧采臣的痴心,


還有佬佬邪惡、面惡心善且具正義感的道士…….。


 


中元節又稱為「孟蘭盆法會」,


是全世界華人很注重節慶,


也是慎終追遠和悲天憫人一個很好的習俗,


今晚就由Uncle來簡介一下慈悲的地藏王菩薩和中元節的由來。


 


慈悲的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也稱地藏王菩薩,梵語稱為「乞叉底櫱沙」(Ksitigarbha)。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大願」著稱,故又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因其負責救渡地獄眾生,一般尊稱祂為「幽冥教主」。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地藏王菩薩在忉利天宮釋迦牟尼佛的咐囑,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與彌勒佛未降生人間前的這段時間內的六道一切眾生由地藏王菩薩來教化。他自誓度盡六道眾生,方乃成,誓願化度地獄眾生,而有大悲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由於地藏菩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曾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處所發大宏願要渡眾生,所以精進努力修行成就大願。


早期的的地藏形象是菩薩裝束,相貌慈祥莊嚴(可見於敦煌龍門石窟)。唐代以後,地藏菩薩形象特徵由華麗的菩薩形象變為普通僧侶形象,光頭或戴風帽,身著袈裟,左手握寶珠,右手持錫杖。持錫杖表示愛護眾生,握寶珠表示能滿足眾生一切願望。


中國安徽青陽縣的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由於地藏有拯救地獄眾生的大願,在民間,一般都把地藏看成地府的主宰,是閻王的上司,其職能相當於道教的東嶽大帝酆都大帝,甚至有人認為地藏統轄東嶽大帝酆都大帝,是地府的最高領導者,所以在喪事、超渡法會、中元節、清明掃墓等,常供奉地藏菩薩,以祈求死者冥福。

另外,墓園、靈骨塔,或是戰亂、意外頻傳之地,也往往會設寺廟祭拜地藏,希望地藏菩薩可以保佑生人、超渡死者。在日本,地藏菩薩被認為是道路、旅行者、兒童的保護者,常立石地藏像於道路。


地藏菩薩也有救母的傳說,與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連尊者目連救母的故事類似,故民間常會將地藏與目連混淆。


佛教界常把地藏與觀音文殊普賢合稱四大菩薩,一併尊奉。許多華人,會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與拯救地獄眾生的地藏菩薩,合稱娑婆三聖,意即人類世界的三大守護者。


台北地區,主祀地藏的廟宇,有著名的新莊地藏庵艋舺地藏庵等。





中元節的由來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


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因此我們將從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傳說、中元節的意義,以及中元節有關的活動等方面來探究這個屬於鬼月的大日子—七月月十五日中元節。


(一)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二)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台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三)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四)與中元有關的活動:


◎普渡拜拜—


七月十五日,大家便開始準備黃昏的大拜拜。祭壇上各種牲醴及水果擺上幾百盤,殺豬幾十條甚或百多條,米穀整卡車,魚山、內山聳立著,極盡鋪張能事,與「做醮」相同。另請和尚或道士登壇作法誦經,引渡孤魂野鬼,回歸天地,有時也上演鍾旭道捉鬼等民間戲曲。


◎孟蘭盆法會—


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謂的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的法會中,和尚誦經,盆羅百味,供養僧眾,功德無量。


◎其他活動


除了善渡拜拜、孟蘭法會外,還有「搶孤」、「放水燈」、「立燈蒿」等藝文活動。這些雖然並非各地年年舉辦,但仍是中元節頗受重視的藝文活動。


七月間節門、中元普渡,可說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認為孤魂野鬼無人祭祀,統一在每年中元節祭拜,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宜利用此一節日宣揚「博愛」、闡揚「追遠」、發揚「好施」的情懷,如此才具有實質的教育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