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在出國前,就在誠品書店看到「國家的囚徒」這本書,
因為那時工作甚忙,所以一時之間沒有買下來,
上週出差到武漢,在香港轉機的時候,
在香港機場的書店也看到這一本書的中譯本,
原本當初要將它買下的,但後來怕經過中國的海關時會被沒收,
所以就一直拖到上週五,這才到誠品西門町店將它買回,
並利用周六和周日兩天的假期將它看完。
這本書是由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出版的,
係根據已故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趙紫陽口述錄音所翻譯成的回憶錄。
這份總長近30個小時的錄音帶,
是趙紫陽在15年的軟禁期間裡,以獨白的方式錄製的,
並在他去世後,即被他的三位朋友秘密給帶出中國。
趙紫陽與比他早去世的另一位前總書記胡耀邦,
在當時的中共領導班子裡,
除了致力於改革開放之外,
在政治上的改革,也是當時中國百姓們所推崇的,
是屬於較為開明的中共領導者。
當年趙紫陽曾經試圖阻止的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的發生,
但卻被李鵬等一些頑固守舊派的中共政治局常委給否決,
甚至連一向支持他改革開放的鄧小平,
也為了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專政,因而贊成派兵鎮壓,
也因為這個事端的發生,
讓趙紫陽丟了中共總書記、政治局常委等一切職務,
甚至被中共當局軟。
六四天安門事件,迄今已屆滿20周年。
如今這本書經由鮑彤的兒子鮑朴和妻子,
花了四年時間把這些錄音翻譯成英文,使之出版。
除了可以讓讀者得以了解當時的史實之外,
也算是為天安事件二十周年做了一個完整的註腳。
這本回憶錄的英文名字是《Prisoner of The State》,
繁體中文版由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共三大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談論的事有關六四的內幕真像。
趙紫陽表示:六四的真相,我想沒有別人能講得那麼清楚透徹。
第二個部分,主要談論的內容是改革方面的問題,
這是中國從一九八零年到八九年,
也就是趙紫陽擔任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的時候,
他所負責經濟改革任務時的真實的記錄。
第三部份所談的,就是關於中國以後的前途,
在這本書中的最後,趙紫陽提出了一個結論,
那就是中國將來最好應該實行議會型式的民主制,
趙紫陽認為如果沒有議會民主制,
市場經濟不可能成為完全的市場經濟。
有時候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
假若在二十年前,鄧小平早一點死掉,
那麼以胡耀邦和趙紫陽這兩位開明的中共領導者的表現,
他們兩個人領導下的中國,
很可能就會像蘇聯的戈巴契夫那樣,
在實施經濟改革的時候,也繼續推動政治改革,
搞不好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早就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了。
而若是這個樣子,
海峽兩岸的關係不曉得會產生甚麼變化阿?
要不是鄧小平或是李鵬這些保守的共產黨領導階層的阻礙,
我想,上述例子的實現是有可能的。
不過類似這種中共的這種老人政治或是強權統治的例子,
其實在中國的近代史裡,多的是這樣的記錄。
比如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位從年輕鬥到老的死對頭,
毛澤東締造中華人民共和國,固然有所貢獻,
但是發起所謂的文化大革民,阻礙中國的發展甚鉅。
蔣介石領導八年抗戰或許有功,
但他濫用黃埔嫡系,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的個性,
也影響了台灣早期的民主政治發展。
而且兩人同樣都是到了臨死之際,
都還是死捉著權力不放。
即使號稱所謂改革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何嚐也不是如此。
台灣的李登輝做了十二年的總統了,
也是退而不休,常常批評政治,並還參與了從事組黨的活動。
陳水扁若不是想卸任後,再獨攬民進黨的大權,
甚或還有想隔一任後,再尋求競選總統的企圖心。
這也是為甚麼阿扁會惹出所謂的政治獻金弊端的主要原因,
所以說權力是甜蜜的糖衣,權力也會使人腐化,
一旦擁有了權力,要其放棄,是一件很難辦得到的事情,
這也是為甚麼一向支持趙紫陽改革政策的鄧小平和楊尚昆,
為了怕學運可能威脅到共產黨的一黨專政,
所以最後還是接受李鵬這些守舊派的建議,
派兵鎮壓,導致六四天安門的流血事件發生。
雖然趙紫陽的民主改革終究未能成功,
但起碼透過此書內容,
可以讓我們得以瞭解趙紫陽的民主改革思想是如何醞釀而成的。
以下就是「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祕密錄音」這本書內容的幾個重點摘要:
反思六四
趙紫陽在回憶錄中反思六四天安門事件,形容那是一場悲劇。書中一段內容記錄趙紫陽在解放軍開進北京並殺害數百、可能是數千名學生時的感覺,而在六四鎮壓20周年將屆的現在,這可能會令中共尷尬。
趙紫陽回憶道:“在6月3日晚上,我在和家人一同坐在庭院中,聽到了激烈的槍聲……震驚世界的悲劇沒能躲過,還是發生了。”數日後,他被革除了總書記職務。
在另一個段落,趙紫陽敘述了1989年5月與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召開的一場攸關重大的會議,會上作出了實施戒嚴令的決定,而這導致了鎮壓行動。
趙紫陽說:鄧小平在會中將學生抗議行動升高歸咎于趙在先前的一篇演說。趙紫陽引述鄧小平當時的話說:“既然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可以讓情況不要完全脫離控制,我們決定,讓軍隊進城實施戒嚴。”
書中記錄,趙紫陽說:“在當時,我感到極端心煩意亂。我告訴自己,不管怎麼樣,我拒絕做個動員軍隊鎮壓學生的總書記”。
兩天后,趙紫陽公開露面,在天安門廣場上噙著淚水,勸告學生們停止抗議回家。到了次日,中共頒佈戒嚴令。
推崇民主
BBC消息稱,在回憶錄中趙紫陽還讚揚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認為中國應該循序漸進的邁向民主,中國共產黨要嚴肅考慮民主化問題。
趙紫陽說:如果中國不朝西方的議會民主發展,不推動新聞自由,就無法解決腐敗及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趙紫陽還回憶,他當時就說:“大部份人只是希望爭取改正我們的缺點,而不是想推翻我們的政治制度。”
後記
這本回憶錄已在香港上市,300頁的回憶錄分中英文出版。 但不可能在大陸合法出版。鮑彤表示先出英文版,這是他的安排。他說:“由於特殊環境而必須採取的特殊措施。如果先出中文版,被扼殺了就沒有了。先出一個英文版,被國際社會認可,認為是真實的,那麼中文版就不可能被扼殺。”
鮑彤說:“趙紫陽的聲音猶存,不會被噤聲。最壞的是,每件事情都被密封,(當局)不准討論。如果他們要走這條路,他們只會更加激起人民的憤慨。”
鮑彤之子鮑朴現居香港,其經營的新世紀出版社此次負責出版趙紫陽回憶錄中文版。鮑朴說,原本該書預定在5月19日上市,但香港書商現已將書上架。
學生悼念胡耀邦
◎「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祕密錄音」時報文化出版社中文版宣傳文案
在「六四」屆滿二十週年前夕,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祕密日誌也首度曝光。這批資料主題,從「六四」的前因後果,一路談到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功與過,也對中國從八○年代末期起的一連串經濟改革提出評論。
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隨後趙紫陽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罪名是「支持動亂分裂黨。」在被中共軟禁期間,趙紫陽親自錄下了長達三十個小時的珍貴口述資料。
「四二六」社論是關鍵
身為當時中共總書記,又是被徹底封殺的被告,趙紫陽的口述歷史是解讀「六四」最重要的資料之一。對於戒嚴和武力鎮壓,趙紫陽認為「四二六」社論是讓學潮另起波瀾的關鍵。原本鄧小平同意他提出「無論如何要避免流血事件,但對打、砸、搶、燒、衝違法行爲應依法懲處。」但由於「四二六」社論中,鄧公開把學潮定爲「一場有計劃、有預謀的動亂,其目的是反黨反社會主義」。這番評論引起學生與支持群眾的強烈反感,甚至有的學生已經感覺到可能會受到鎮壓,因此在遊行前先寫下了遺言、訣別信。
鄧增調軍隊入京,悲劇無法避免
6月3日悲劇爆發當晚,趙紫陽是在和家人於院中乘涼時聽到密集的槍聲。由於學生的絕食行動受到社會廣泛的同情聲援,學潮未能平息引起中共高層的警覺,鄧小平指定由李鵬、楊尚昆、喬石組成三人小組,並决定調軍隊進京,實行戒嚴。雖然在5月19日,李鵬曾和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一同看望絕食的學生,但在19日當晚即公開宣布戒嚴。中共當局此舉再度激起群眾強烈的不滿,聲援並加入靜坐的人陸續增多。原本在武力鎮壓前,彭真曾直接聯絡中央辦公廳,希望無論如何不要動武;喬石也跟趙紫陽表示,若非鄧小平堅持增調軍隊進入北京,原本這場大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肯定台灣經濟成就
書中並披露趙紫陽曾在1989年派人前往香港拜會幾位具有中研院士身份的台灣經濟學者蔣碩傑等人,並認同唯有透過市場決定價格、銀行利率高於通膨,才能解決中國財政金融赤字等經濟問題。趙紫陽更提到曾拜會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除了談到經濟方面改革開放等問題,也肯定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的成就。
珍貴錄音留下歷史見證
據悉趙紫陽會同意留下這批祕密日誌,是由前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署長杜導正、前國務院秘書長杜星垣、前中紀委副書記蕭洪達、前北京《光明日報》總編輯姚錫華等四位中共退休幹部幕後促成。他們都是曾經與趙紫陽共事的老部下,也是與趙紫陽來往最密切的朋友,從2000年起便開始祕密進行這項黨史記錄的工程。
為了避免被中共當局察覺,趙紫陽的錄音資料曾被複製多份並分散給不同保管者,即使趙紫陽本人也僅留有部份錄音帶。這批資料直到趙去世四年多後,才由其舊屬鮑彤的兒子鮑樸蒐集彙整成書。儘管在出版過程中曾被數次被人輪番跟蹤,鮑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仍表示出版這批檔案,「是趙紫陽留給我的最後任務」。
中文版祕密日誌,六月正式發行
這批珍貴檔案在今年五月首先發表成英文版的《國家的囚徒》(“PRISONER OF THE STATE”),已在海外市場影起廣泛矚目,台灣及香港的繁體中文版也將在六四前後出版。根據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林馨琴表示,在編輯部的全力投入下,中文版《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祕密錄音》最快將於6月8日於台灣正式上市,從6月1日起讀者便可在時報悅讀網及各大書店搶先預購。
林馨琴總編輯更引用哈佛大學歷史與政治學教授麥克法夸爾的一段話形容:「鄧小平是教父,趙紫陽才是真正的改革設計師。」一舉點出了趙紫陽在這段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預料本書的出版,也將引爆全球「六四」新一波的熱門話題。
胡耀邦年輕的時候
延伸閱讀
◎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祕密錄音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中國各朝歷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趙紫陽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8日
開本:25開/平裝/400頁
ISBN:9789571350523

胡耀邦
◎趙紫陽錄音結集出書 專訪策劃者鮑彤
2009-05-14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軟禁中的錄音即將結集成書,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秘書的鮑彤週四就此接受本台的專訪。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丁小的採訪報導。
記者:就趙紫陽的錄音,聽說您聽過想問一下這個內容是怎樣的?
鮑彤:這個錄音是真實的,這個錄音變成書,它所記錄的材料是真實的。
記者:為什麼現在出英文版,而不先出中文版呢?
鮑彤:這是我的安排,由於特殊環境而必須採取的特殊措施。如果先出中文版,被扼殺了就沒有了。先出一個英文版,被國際社會認可,認為
是真實的,那麼中文版就不可能被扼殺。
記者:內容裡面哪些您認為非常有價值?
鮑彤:內容主要講三個問題,一個是六四,這是大家所關心的,關於六四的真相我想沒有別人能講得那麼清楚透徹;第二個問題是改革,中國從一九八零年到八九年,趙紫陽擔任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負責經濟改革的時候真實的記錄;第三部分就是關於中國以後的前途,趙紫陽提出一個結論,中國將來最好應該實行議會民主制,趙紫陽認為如果沒有議會民主制,市場經濟不可能成為完全的市場經濟,必須要求議會民主制的配合。
記者:這些錄音為什麼這麼多年以後才出版?
鮑彤:這是趙紫陽本身被軟禁所決定,他自己尚且沒有自由,他的聲音怎麼可能有自由呢?所以只有在趙紫陽去世了,他得到了自由,然後我
們才有可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令他的聲音得以面世,公諸於世。這個雖然晚了一點,但終究出版了,我認為是個非常好的事情。
記者:過程裡你們有沒有受到什麼壓力?
鮑彤:過去他們不知道這件事情當然不會有什麼壓力,以後我相信如果他們是依法辦事的話,應該不會施加什麼壓力。因為我知道江澤民是中共前總書記,他出版了自己的書,那麼我想趙紫陽出版自己的書,他的合法性和江澤民是一樣的,不比他少一分;中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趙紫陽的言論自由和江澤民的言論自由一模一樣,所以我認為不應該有什麼壓力。趙紫陽已經去世了,現在出版這本書策劃者就是我鮑彤一個人,如果當局認為要追究政治責任或法律責任的話,當然應該追究我的責任。但我也不擔心,因為根據中國憲法第三十三條,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想我跟江澤民那本書的出版者同樣是合法的;如果把我可以判刑、迫害,那麼對江澤民那本書的出版者同樣要判刑,所以我一點都不擔心。
我相信中國黨和政府只要是依法辦事的話,就應該給這本書以生存的空間。我希望它能更勇敢一點,讓這本書的英文本以及中文本,當然現在都還沒出版,都將在最近面市,它們出版以後我希望海關不作為禁書,如果要作為禁書,如果要掃黃打非,我希望把江澤民的書也作為掃黃打非的對象,我希望一律平等,這才表示這個政府這個黨是在履行中國憲法第二條和第三十三條的精神。
記者:這本書出版以後,錄音帶的聲音內容是否也會全部公開?
鮑彤:不可能,因為有一部分錄音帶是幾個人的交談,有人問紫陽回答,用這種方式處理的,為了保護錄音帶裡出現的人免受株連。“株連”本來不是合法的名詞,但是在中國它是潛規則,它是一種不成文法,六十年來株連罪及無辜這是一個中國政治的現實。所以為了這個問題,錄音帶無法公佈。
記者:大概是哪幾年的錄音?
鮑彤:一九九三年趙紫陽作了充分準備寫成文字材料,但是不具備錄音的條件,他當時沒有錄音的設備,又不願意家人捲入這件事情裡面,所以九三年他準備了詳盡的文字材料,七年以後二零零零年錄音。這是我根據各種跡象做出的判斷,如果將來有更新的材料我可以修改這一判斷。
記者:這次出書他的家人有沒有什麼意見?
鮑彤:這件事情和他家人無關,和我有關,是我做的主張。不僅如此,趙紫陽當年他做錄音的時候,都不讓任何一個家人知道他在錄音,當時實際上是這樣一個情況。
記者:六四二十周年之際推出這本書是時間上的巧合還是?
鮑彤:我知道有這個錄音帶的存在是去年的事情,各種工作使我不可能用更快的速度來設法出版,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安排他能夠出,現在能出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