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搭車上班的時候,
在蘋果日報的「論壇」單元裡,
看到了一篇文章:建構一個令人感動的社會,
作者是台大哲學系的教授林火旺先生,
他以最近新聞局為慶祝導演李行八十大壽,
所舉辦的「李行八十/電影六十」的活動為例,
感嘆這項活動並沒有引起社會太多的關注,
文中敘述著李行導演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以及在他的作品中不論是描繪親情、愛情或是友情,
都存在著一些令人感動的元素….。
我想有關於李行導演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以後有機會我或許會在部落格裡另闢單元來作介紹,
我今天想要談的是林火旺教授在文章中所提到的一句話,
那就是「過去貧窮,但充滿愛」。
這句話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了。
這句話讓想起我小時後代大家普片的生活環境,
那是絕對不可能和現在的富裕相比擬的。
那是一個娛樂資源短缺的年代,
那是一個封閉且又不是很自由民主的時代,
那是一個物質缺乏的年代。
但是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收穫的。
那是一個容易滿足的年代,
小朋友穿著哥哥姊姊流傳下來的制服到學校上課,
過年若能穿著一件嶄新的學生制服,
就已經夠讓大家開心好幾天了。
那是一個充滿良善的年代,
不管大家的生活環境如何?
不管您來自於任何省籍,
不管您是住在竹籬笆的外面還是裡面,
台灣哪裡有災難了,大家就踴躍的捐獻,
誰家鄰居有困難了,里鄰街坊總是會互相幫助的。
當然啦,
我也不是說現在的人不夠良善啦,
我也不是說現在的人沒有愛心啦,
或許搞不好這幾年每次的愛心捐款,
整體的數額都要比過去的年代大上好幾倍呢!
這些的差別,都是因為年代已經不同了,
社會和經濟的成長不一樣了,
所已是無法來做比較的。
只是在越來越富裕的社會環境理,
由於注入了過多的功利主義,過多的計較競爭等負面的因素,
才會讓我們感覺得這個社會越來越現實,越來越糟,
而且會讓我們回想起往昔日子過得雖然窮困,
但是日子過得確是非常的踏實、和樂。
把愛找回來,架構一個令人感動的社會,
我想這是林火旺教授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這一篇文章的用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共同支持他的理念吧!
讓我們把過去純樸良善的愛給找回來,
讓台灣在富裕的生活環境下,
依然能夠找到令人感動的元素。
也請媒體不要再報導某破產企業家娶到小他三十幾歲女生的新聞了,
多多報導在這個社會堅守崗位,努力追求理想的小人物的事蹟好嗎?
讓這台灣這塊寶島,不只是擁有經濟成就而已,
更要有一個值得世人所崇敬,令人感動的良善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