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已經二十年了,


這個中國共產黨以血腥鎮壓違反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事件,


迄今還是世界上民主國家引以為恥的的醜聞。


照理說,身為以民主選票獲得政權輪替的國民黨執政團隊,


更應該以目前台灣民主自由的事實和驕傲,來譴責中國威權政治的獨斷,


但是今天若看到馬英九總統對於六四所發表的文章的人,


較諸於其往年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評論內容,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的軟弱和對於中國的屈服。


 


再看看最近中國政府對於台灣所做的一連串動作,


不論是剛舉辦完的「海峽論壇」,還是最近的所謂採買團等實際動作,


在在都明顯的表白了中國威權政治,欲透過經濟的力量,


來瓦解台灣人民不接受兩岸統一的策略,甚至想透過這樣的經濟力量,


讓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台灣經濟,逐漸依賴中國的經濟支援,


來達成其統一中國的終級統戰目標。


 


中國這樣的策略,只要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可以明白的了解,


再加上國民黨抱持著終極統一的政策以及為了掩飾執政不力的事實,


透過過積極的兩岸經濟交流,欲藉中國支持的經濟力量,


來美化台灣的經濟發展數據,用來掩飾執政團隊各項施政的繆誤。


 


如此一來,台灣長久依賴中國的經濟力量,


到時候只能淪為任其宰割的地步。


更為誇張的是,台灣現在的媒體言論已經普遍的親中,


還有國民黨的立委提議開放大陸廣告來台,


雖然這可能會讓台灣媒體獲得極大的廣告利潤並造成媒體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


但是一但開放以後,誰能保證台灣的媒體不會一面倒的對中國政權歌功頌德。




 


陸客來台觀光,開放兩岸三通,進入中國經濟市場等措施,


並不是不可以,這是潮流所趨,


但是如何件建立配套機制,


防止中國威權政治挾經濟力量來達成其統一的目標,


也應該是目前台灣朝野必須注意的重點。


 


不管是台灣獨立或是兩岸統一,這些論點和主張,


我認為在台灣目前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的環境下,


原本就是可以開放大家討論的。


但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注意,


相信台灣最大多數的民意,


一定是不贊成台灣馬上傾向中國的,


因為只要中國的威權政治一日存在,


要談兩岸統一,


那麼就得犧牲台灣長久時以來追求民主自由的成果。


 


今天的蘋果日報的社論寫的深得我心。


我認為台灣要保護的就是民主自由的普世標準,


長久追求民主政治的民進黨,


在國民黨一味的傾向中國政權的時候,


要爭取台灣最大的民意支持,並不是台灣獨立這個選項而已,


更重要的是要以捍衛台灣民主自由以及言論自由這兩項的寶貴資源來贏得民心,


並且更要全黨凝聚共識,不要怕接觸中國政府,


以更積極的態度和中國政府互動,充分表達台灣人民另外的聲音,


以維護民主自由為策略,透過和中國政府交流互動的經驗,


累積談判和與中國政府鬥爭的實力!


 


中國共產黨一向以統戰策略著稱,


為了執行既定的策略,可以靈活運用各項戰術,


所以民進黨的領導階層,切莫要作鎖國策略,


而是更應該透過各項和中國政府接觸的經驗,達到知己知彼的境界。


 


台灣目前之所以可以在華人世界裡感到驕傲的就是民主自由的價值,


作為台灣目前最大的反對黨的民進黨,


更要負起擔任護衛這項普世價值的職責。




 


蘋果日報6/4社論


應以民主人權遙祭六四


發生在20年前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那次學運和屠殺,震驚全球;今天,中國政府以20年來經濟之繁榮,企圖證明那次的血腥鎮壓的正確性。
當世界文明國家早就已經否定「目的使手段正確」的認知,改以「手段使目的正確」的論述,中國還以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結果,來正當化殺人鎮壓。所謂五千年文明,不過如此,不過是個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草昧文明罷了。


六四對中國有著詭異的兩重性。一方面那是一場保守傳統中華帝國的統治老人,對西化自由民主青年學生示威的憤怒與暴力反撲,隱喻著東方父權主義威權對叛逆兒子的嚴厲懲罰。就像故事裡的隱喻,薛仁貴拉弓射死了從未謀面而武藝高強的兒子,剛好與西方神話伊底帕斯殺死了父親相反,呈現了東西文化的極大差異。
另一方面,除了學生,還有大量青年工人也在場遭殺害。他們訴求不同於學生的自由民主,而是要求平等,抗議貧富差距。其實是多年來中共反資教育的成果。但失業工人與學生合流,才是中共老人統治集團恐懼的原因。鎮壓之後,沒有人敢再出來抗議中國的走資路線,使得其後20年中國走資路線非常流暢,乃有今天的繁榮。所以,鎮壓學生,使西化思潮在中國少人問津;鎮壓工人,使走資更方便迅速,社會(共產)主義的反撲於焉滅絕。兩件後果都大大有利於中共統治。所以,今天中國可以完全否認民主人權是普世價值,就是基於暴力鎮壓後產生的自信。


馬政府偽善鄉愿


台灣在國際上除了高科技創新能力之外,最強大的軟實力就是民主自由。就對抗中國的吞併野心而言,民主自由是台灣最成功的大戰略,使台灣跟世界民主國家接軌,把兩岸關係國際化。可是,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有把台灣國際化拉回地區化的趨勢,非常危險也很不智,令人憂心。如果民主是我們的著力點,國、民兩黨都必須關切中國的人權民主,並且把這關懷用高音喇叭傳到全世界。
馬政府在六四議題上自我克制,讓人遺憾,失去國際視野和主權體的高度。民進黨過去漠視中國問題,現在大可搶過馬拋棄的民主人權大旗,大大地揮舞,彰顯民進黨對普世價值的堅持,並對襯出中國的威權黨國體制和馬政府的偽善鄉愿。




 


延伸閱讀


 


◎六四天安門事件


 


六四事件,也稱八九民運(民主運動)、八九學運(學生運動)、八九民主運動八九學潮天安門事件六四屠殺天安門大屠殺等等,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稱之為反革命暴亂六四動亂六四風波(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在此簡稱為六四,是198941564間及其後一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政治事件。


事件的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崩潰,中國大陸公開產生呼喚自由民主,呼喚西方文明的思潮。事件最初由北京高校學生的抗議活動逐漸演變為全國性的遊行和抗議示威,在中國共產黨下令北京戒嚴後全面升級,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動正規軍隊鎮壓手無寸鐵的北京高校學生和市民參加的示威遊行以及其他抗議活動。


這次事件最後得以被軍隊成功鎮壓而結束。由於事件發生時消息的嚴密封鎖,學生和市民在事件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並無定數,且在不同的消息來源裏差別也很大:少則數人多則數千人。六四事件並沒有使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地位得到動搖,中國共產黨得以繼續維繫一黨執政的政權,並在往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壓制和清算持不同政見人士。這次事件對中國大陸的政治,外交產生深遠影響。

1987
1月,原本被中共最高領導鄧小平選定為接班人的胡耀邦被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違反党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政治問題上失誤。116,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胡耀邦請求中央批准他辭去總書記的職務;同時,中共中央下達(1987年)1號檔,號召全黨全國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1989415,胡耀邦因病逝世,終年73
歲。中共中央表示哀悼,並稱他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軍隊傑出的政治領袖,長期擔任黨的重要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事件導火線是由於中國學生自發的 悼念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中共檔顯示,1987年,胡耀邦因對知識份子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的縱容而被中共元老們要求辭職),但很快學生的紀念活動就演變成為一場反對官倒,反對腐敗,爭取民主、爭取自由的抗爭。事件的起因有著更為深刻和廣闊的政治、經濟背景、以及與當時中國國內、國外勢力的鬥爭和較量有關聯。
1989416,北京高校學生以及各界人士自發前往胡耀邦家庭靈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上海大學生進行了街頭遊行活動,表示哀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