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秀故居


 


同在貴德街上緊鄰富商商李春生宅邸旁,


還有一棟茶業鉅子吳文秀的故居,


吳文秀的故居位在貴德街十號水門附近,


吳宅本來是一棟二層樓的雅致洋房,


但已經早被拆除改建,連昔日舊照都很難找到。


 


吳文秀,台北人,畢業於廈門學海學院,學得一口流利英語。


畢業後返台,隨同父親經營自己家族的茶葉生意,


後來自行創立了「良德茶行」,因從事茶業的貿易而成為巨富。


吳文秀還有一個頗為特殊的身份,


那就是他是「興中會」的會員,


同時也是第一個加入興中會的台灣人,


光緒26年(1900年),孫中山先生來台的時候,


吳文秀曾負責接待。




                                     吳文秀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51號、53號,


建立於朝末年與日本初佔領台灣交替的年代


目前千秋街店屋由台北市文化局2005319正式審查通過,


確立為台北市的市定古蹟。


 


貴德街在清朝時期分為兩條街,北段建昌街,南段則為千秋街


兩街的交界點大致南京西路,


店屋歷史建築的所在地就是南段的千秋街。


 


大稻埕鄰近淡水河1860年代開港的一個貿易港埠區,


當時茶葉出口最為發達,大稻埕附近因而成為茶葉的加工製造重鎮


而千秋街店屋,正是當年的茶葉加工店


 


在歷史上,因貿易繁華的大稻埕、千秋街一帶區域


發展出了多項「第一」事物,


如千秋街是台北最早的洋樓(西式建築)街


台灣第一所的官設新式學校(西式學堂)設在六館街


台灣第一所官設專業技術學校(電報學堂)創立於建昌街等


 


後來,台灣因甲午戰爭由清朝政府將之割讓給日本


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建昌街、千秋街也因此改名成港町


「港町」一詞有港口或是碼頭市街的含意)。


 


昔日為茶葉加工店的千秋街店屋


屬於兩層樓、兩連式的建築,


整體構造屬於簡約型態的磚造式街屋,


二樓建築部份採高窗設計,外牆位置的清水磚至今仍完好保存,


同時仍保留原有的陽台、天井、以及竹節式落水管等,


建築物的屋頂格局完整,防止淡水河的淹水問題地基刻意加高構築


 


這棟建物在日治時期曾開設雜貨店,


店內迄今尚保存著古老櫥櫃設施,


處處顯露出早期商業文化的特色。






                                                千秋街店屋



 


 



○李臨秋的故居


 


緊鄰千秋街,距離「李春生紀念教堂」不遠的地方,


有一間不甚起眼的老舊二層樓仔厝,


地址為「西寧北路864號」,


這棟樓仔厝就是李臨秋的故居。


 


李臨秋是著名台灣歌謠「望春風」的作詞者。


「望春風」創作於日據時代昭和8年(1933年),


係由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


李臨秋創作這首歌時,才25歲。


根據李臨秋晚年的回憶,他作這一首詞的靈感,


主要來自西廂記裡的一首詩:「隔牆花影動,疑似玉人來。」


「望春風」這首歌的歌詞,


主要描寫少女們情竇初開,心動又羞澀的情懷。


後來,被廣泛引伸為當時被殖民的台灣人民盼望春風的心裡象徵。


 


李臨秋父親本為富商,後因故家道中落。


1924,李臨秋親戚介紹進入當時的永樂座戲院擔任職員。


1932,他閩南語為兩部中國上海電影懺悔」、「倡門賢母」,


分別了兩首同名廣告歌曲的詞。


雖然該廣告歌曲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民眾前來觀賞電影而已


不料卻頗受大眾的歡迎。


 


後,李臨秋再接再厲,創作知名歌曲望春風


這首歌曲不但成為他的代表作,


也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歌謠之一,仍為人傳唱迄今


 


除了望春風」這首成名歌曲之外,


他替上海電影歌曲做的一個紅蛋」、「人道等廣告歌曲亦紅極一時


除此,他另外所做的四季紅」、「補破網」更是眾人皆知的著名歌曲


 


1960年代,他就職的永樂戲院被拆後,


他就退休在家不再創作


僅於1977發表相思海


這首由林二教授譜曲的歌,


應該算是是他的最後知名遺作






李臨秋故居


 


 


延伸閱讀


 


●昔日貴德街著名茶行


 


○德記洋行


長安東路303號,如今已經變成德記大樓,1845年創立於廈門,台灣開港之後,1867年英商德記洋行率先來設立分行,從事鴉片、樟腦、砂糖的進出口貿易。


 


○怡和洋行


貴德街16號,完全找不到遺跡,1813年東印度公司特許到期,所以一個船醫改經營與中國的茶葉、鴉片的買賣,怡和洋行曾經與胡雪巖、李鴻章、伊藤博文、張學良都有些關係。


 


○文山茶行


貴德街15號,找不到遺跡,王添灯1901年生,1946年選上省議員,直接點名貪官,而後在二二八事件被淋上汽油活活燒死。


 


○三井會社


貴德街19號,找不到遺跡,日治時期後的1896年,日本人成立的茶商,想要壟斷台灣茶葉,是當時日本人在台灣的最大財團。


李春生紀念教堂,貴德街44


○吳文秀故居


貴德街57號,現已拆除重建。吳文秀是台灣茶葉外銷的談判高手,1873年生,1900年從法國巴黎的萬國博覽會領回烏龍茶最高賞的證書,是台茶品牌行銷的推手。吳文秀也資助中興會,推動推翻清朝的革命運動。


 


○錦記茶行


貴德街73號,陳天來於大稻埕創立「錦記」茶行、 致力發展臺灣茶進運南洋市場而致富。他曾任「臺灣茶商公會」 會長、努力奔走「製茶稅」的廢止運動,得到當時總督石塚的支 持,終奏其功。




 


                                          李臨秋故居 


 


 






                            李臨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