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一家人



你的家鄉在那魯灣   我的家鄉在那魯灣



從前時候是一家人    現在還是一家人


手牽著手    肩併著肩   


輕輕的唱出我們的歌聲


團結起來    相親相愛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現在還是一家人。


 


 


 


萍聚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作詞:嚕啦啦 作曲:嚕啦啦 編曲:涂惠源 


 


 



 


偶然的與你相遇 在那難忘季節裡; 心靈上充滿了你 不覺秋的涼意


我是多麼想你 你可不要忘記 ; 我是多麼想你 你可不要忘記


往日甜蜜的回憶 總是清晰的你 ; 匆匆的一年又去 依舊思念著你


我是多麼想你 你可不要忘記 ; 我是多麼想你 你可不要忘記


 


作詞:童安格 作曲:童安格


 


 


 


偶然
 


偶然 就是那麼偶然
讓我們並肩坐在一起
唱一首我們的歌
縱然不能常相聚 也要常相憶
天涯海角不能忘記 我們的小祕密
為什麼 忘不了你
為什麼 惦記著你
多少時光流走 多少的記憶在心頭
你悄悄的來 又悄悄的走
帶給我的只是 一串串落莫的回憶


 


 


 


小姑娘
 


天上有彩霞一片 織成了一幅畫
小姑娘你不必說話 妳就是一首歌


有一種感覺 有一句話 說不出
說不出何以然 不知究竟為什麼
只因為 妳只是個小姑娘 啊啊……


小姑娘妳不必憂傷 世界都在妳身旁
小姑娘妳可不可以歌唱 唱出妳心裹的話
人海茫茫何處見知音 妳可知
你可知在你身旁 已有許多好朋友
只因為 妳只是個小姑娘 啊啊……




                                                                          蔣經國主持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會


 



繼昨晚開完了五年級同學會後,


獲得很多好朋友的回應,


那種屬於五年級美好的共同回憶,


似乎讓我今天還有點欲罷不能,


所以今天就由uncle來帶領大家回味上述幾首救國團的歌曲吧!


 


在過去我們那個年代裡,


其實娛樂並不多,年輕男女的互動也沒有現在那麼地容易,


於是乎,一種在每年寒暑假都會開放報名的團體活動,


就受到全國中等學校以上的學生極為熱烈的期盼和歡迎的機構,


那就是救國團的各項營隊活動。


雖說從政治觀點而言,


透過這個全名叫做「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所主辦的活動,


其實另有控制學生思想,灌輸三民主義等政治意涵的目的,


但是在那個還處在戒嚴的年代裡,


能透過救國團所舉辦的各式營隊,結識來自全國各地青年朋友的機會,


是很多年輕朋友們不會輕易放棄的,


尤其透過救國團各項營隊裡的團康活動,得以認識異性朋友,


更是年輕人打從心裏雀雀躍試的原動力。






                                                     救國團金門戰鬥營



 


 


老實說,uncle唸書的時候很少參加團體活動的,


(除了加入學校的期刊編輯社團擔任社長搞校刊是我的最愛之外)


由其是救國團的活動,我根本沒想到要參加。


因為那時候後的我,自認為博學多才,


是不屑參加這種隱含著政治目的的活動的,


只是礙於我是學校的校刊主編,


所以在高二升高三那年,


被學校強迫去參加救國團暑期的期刊編輯營隊,


甚至連報名費都是學校出的,


所以我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參加這生平唯一一次的救國團活動,


當然uncle這種「義舉」也獲得了很好的回饋,


就在營隊活動結束前夕的營火晚會上,


我認識了一位他校的才女,真的是美麗又大方,


那晚的追求她的男生真的很多,


Uncle可是費盡多少心血苦思良久,


才以一封文情並茂的情書打動她的,


後來我跟她雖然聚少離多,但是彼此靠著魚雁往返,卻也維持了五六年的友誼,


後來是因為我服完兵役回來後,一面工作一面唸夜大,


因逢際會進入了國內排平前十名的大型廣告公司,


為了打拼前途,那時還無心談及婚嫁,


所以她才另擇良人而嫁!


這應該算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戀情吧!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我想身為五年級班的同學,


每年寒暑假參加救國團冬夏令營活動,


應該是不少人學生時代的共同記憶吧?


不過各位同學或許有很多人不太知道這些事情吧,


那就是救國團活動中唱的很多歌曲,


像是『我們都是一家人、偶然、為什麼』等等,


這些都是出自原住民歌謠,


公共電視因此還特地拍了一部「山地歌遇到救國團」的紀錄片,


讓導演特地走進部落,拍攝紀錄片,紀錄出原住民用音樂寫下的歷史。


同學們,您過去是否有參加過救國團的營隊?


您是否還記得這些歌曲?還會唱嗎?


您是否跟uncle這個當時的文藝青年一樣,


也在類似這種營隊裡邂遘了一位談得來的異性知己呢?
歡迎您來談談您對這些的回憶吧!




                                                                救國團高雄梅山活動中心


 


延伸閱讀


 


◎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的簡稱,以前全名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


民國41年(1952),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在「反共復國」的國策方針下,為了做好青年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工作,於329的總統青年節文告中,倡議成立一個青年組織。籌備責任由蔣經國來承擔。1031,經行政院頒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籌組原則》,正式在台北市成立。蔣經國擔任首任主任。成立之初,其性質類似於國民黨大陸統治時期的下屬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或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共青團,為帶有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


 


成立之後,隨著年月遞嬗與政治大環境改變,救國團逐漸由一政治性組織,轉變為主要辦理在週末假日、寒暑假期青(少)年國內外休閒、旅遊、留遊學等活動的組織。其服務對象主體是高中職的學生。


 


救國團於民國78年(1989828,依據《人民團體法》,向內政部臺北地方法院申請、登記為「教育性、服務性與公益性之社團法人」,從此正式脫離政治性組織的架構。其主要業務已轉為青年活動事務,如開設暑期才藝班、舉辦登山活動,以及經營各地活動中心(也就是青年旅舍)等,不再宣揚政治理念。但社會上一般還是認為,其高層主管的政治傾向偏向支持泛藍陣營


 


救國團於1989年脫離政治性組織的架構後,由於台灣仍處在尚未完全民主化的階段,救國團仍然對教育方面有所介入。例如高中教科書未開放多版本之前,帶有政治色彩的軍訓課程的課本即由救國團下的幼獅文化出版。直至現今救國團對教育的介入雖大幅減弱,但仍未完全終止。


200010月25,救國團八十九年團員大會臨時會出席團員決議通過將團名更為今名,並經內政部同意備查。


 


走過半世紀的救國團,一開始是一個政治目的非常濃厚的組織,近年來因為政黨輪替,民進黨掌權後,具有深度藍營色彩的救國團列為被打壓對象,追討黨產時也會將救國團部分土地列入追討範圍,是救國團的歷史包袱。 人力資源架構的老化,升遷管道受阻,導致優秀人才不斷出走則是近年來他面臨的一大問題。


 


救國團歷任負責人


救國團歷任主任:


1.      蔣經國1952.10.31-1973.05.03


2.      李煥1973.06.01-1977.12.31


3.      李元簇1978.01.01-1978.06.30


4.      宋時選1978.07.01-1979.02.13


5.      潘振球1979.02.13-1987.03.16


6.      李鍾桂1987.03.16-2005.02.16),後轉任救國團召集人,仍為救國團實際掌權者。


7.       林烱垚2005.02.16-2008.02.15),已向召集人請辭獲准,目前職缺由副主任鄭松年暫代。


 


 


PS:本文照片均取材於網路,照片中沒有本人,不要找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