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秘密
  
冷咖啡離開了杯墊,我忍住的情緒在很後面。
拼命想挽回的從前,在我臉上依舊清晰可見。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簷。
回憶的畫面,在蕩著秋千,夢開始不甜
你說把愛漸漸放下,會走更遠,
或許命運的籤,只讓我們遇見。
只讓我們相戀,這一季的秋天,
飄落後才發現,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麼撿。
:方文山 曲:周傑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eRKbhmtXRA


 


晚上看「不能說的秘密」,


它的故事是敘述著一位叫做葉湘倫的個轉學生,


轉到了當訓導主任的爸爸的學校,


晴依帶著他參觀校園時發現了一個舊琴房,


葉湘倫走進去了這個舊琴房,


意外見到了從二十年前來到現代的路小雨,


而二十年前的路小雨是因為意外撿到了一個神祕的琴譜,


只要她在舊琴房彈那個神秘的鋼琴譜,便會來到二十年後的今天,


但她只能讓她睜開第一眼看到的人看到她,


因此她來到二十年的今天時,唯有葉湘倫能看的到她,


經過幾次的接觸交談後,他們雙方互有好感,


於是展開了一段原本不可能發生的愛情。


但是有一天,小雨誤會了湘倫和晴依有曖昧關係,


小雨在傷心之下,便又回到了二十年前,


並下定決心不再回到二十年後了,


二十年前葉湘倫的爸爸是小雨的老師,


小雨將這個秘密告訴了他,


但他卻只當作她是精神出了問題,並答應幫她將琴譜收了起來。


沒想到小雨的班長竟將這件事說了出去,


使得全部的人都以為她瘋了,因而恥笑她,


小與在悲憤之下,再也不去上學。


直到小雨畢業典禮的那一天,因為小雨心裡掛念著葉湘倫,


所以又回到了二十年後,


這天,也是葉湘倫的畢業典禮,


但很不幸地,小雨又誤會了,以為湘倫和晴依真的是情侶的關係,


因此她非常傷心的回到了教室的座位,


並坐在教室哭泣的寫下我愛你,你愛不愛我等文字後,


這個時候,她的氣喘病發作了,因此死在位子上。



葉湘倫在時光的那一頭,根本不知道發生甚麼事,


直到畢業典禮回到家中後,


意外發現父親收藏的那個琴譜,


又聽到父親講起當年的往事,


這才赫然發現小雨竟是可以穿越時空的人,


於是他拼命跑到了學校,冒著學校舊琴房正在被拆的危險,


他偷偷的溜進去了琴房,彈起了那神秘的鋼琴譜,


他越彈越快,希望能趕回去救小雨一命,


但是他自己也因為舊琴房突然被大型機械的拆撞,而永遠回不來了,


但是,時間卻回到了二十年前,


他和小雨重縫了,小雨這坐在以前教室的位置上,


那時是小雨還沒撿到神秘的鋼琴譜,


所以她還不認得葉湘倫,


但是,她將會重新愛上葉湘倫的。


 


一個飛躍時光穿梭的故事,


透過淡江中學優美的校園環境,


以及神秘鋼琴譜的穿針引線,


架構了這部「不能說的秘密」這部電影,


我只能說,周杰倫的確有點東西,


第一次當導演就可以把這部戲導的四平八穩,


算是不簡單了。


類似這種好萊塢常見的時光穿梭愛情架構,


周杰倫能夠藉由音樂的串聯將它發展成一段清純的愛情戲,


已經算是不落俗套了,


而他自己的演技比起他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大濫片中的演技,


當然也好的太多了。


 


劇中的女主角小雨由桂綸鎂飾演,


也真能襯托女主角清純而有氣質的角色特質,


黃秋生果真是影帝,由他扮演擁有藝術氣質的訓導主任恰如其分。


當然啦,劇中淡江中學具有英式優雅的男女校服,


以及淡江中學的校景和淡水美麗的景色也為這部戲加分的不少。




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小檔案
片名:不能說的秘密
導演:周杰倫
原創故事:周傑倫
編劇:杜致朗
主演:周傑倫 飾演小倫
   桂綸鎂 飾演小雨
   黃秋生 飾演小倫的爸爸
     蘇明明 飾演小雨的媽媽
監製:江志強、楊峻榮
美術指導:郭志達
造型:吳理璐 
攝影師:李屏賓
類型:愛情/劇情
國家/地區: 臺灣


劇情大綱:


小倫(周傑倫飾)與父親(黃秋生飾)相依為命,父親是淡江藝術中學的音樂老師,小倫自小在他的薰陶下,擁有非凡的音樂才華。


這天是小倫轉讀淡江藝術中學的第一天,當他跟著同學小依(曾愷玹飾)參觀校園時,突被一段神秘的鋼琴樂曲吸引。


小倫隨著琴音引領,走進一間百年琴室,發現彈琴者是一位清秀脫俗的女生小雨(桂倫鎂飾),兩人雖然沒有交談,但在四目交投之間,雙方都泛起微妙的感覺。


原來小雨是小倫的同班同學,由於冒失的小雨上課時總是遲到,故經常被迫和坐在後排的小倫坐在一起,兩人的感情因此突飛猛進,更到達互相分享秘密的階段;但每當小倫問及那天在百年琴室所聽到的神秘樂曲時,小雨總是模棱兩可地回答:“那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距離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小雨決定向小倫公開神秘樂曲的秘密,於是相約小倫在琴室相見,小倫以字條回復小雨:“今晚琴房7:30,我也告訴你一個秘密”;怎料字條在陰差陽錯之下,竟落在暗戀小倫多時的小依手上。


當晚小倫在琴室邊奏著小雨喜歡的樂章邊等待著,突然一雙溫暖的手蓋著小倫的眼睛,雙方情不自禁地擁吻起來,直至小倫張開眼睛,方知對方不是小雨而是小依;與此同時,小倫聽到小雨的哭泣聲從門外遠去,小倫瘋狂地追出去,但小雨早已芳蹤杳然。


小雨自此仿如人間蒸發,音訊全無。小倫向同學打聽小雨的下落,同學竟說從不知有小雨這個人。小倫到小雨家造訪,竟被當成瞎撞。小倫翻看點名冊,赫然驚覺名冊上也沒有出現小雨的名字……


直至小倫發現一張父親和小雨的合照,向父親追問關於小雨的一切,小倫方知小雨的出現絕非偶然,一切源自一首神秘的樂曲和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延伸閱讀


◎劇中的有關「蕭邦的圓舞曲」


蕭邦的一生寫了二十一首圓舞曲,其中生前出版的有八首﹝作品18,34之三首,42,64之三首﹞還有在他死後,以遺作問世的:一部分沒有編號的,但是都與生前發表的一般,可以稱得上是傑作。這些過半數的圓舞曲之未能在生前出版,原因不在於它的藝術價值,而是被與此有關連的各種私事所耽誤。
   蕭邦的圓舞曲可分為兩大類別:其一為把實際的舞蹈理想化的作品,另一類為借用圓舞曲的形式作成的抒情詩。前者有作品18,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及作品34之1,降A大調「華麗圓舞曲」。後者有作品64之2,升c小調及俗稱為「離別圓舞曲」﹝作品69之1﹞,降A大調等。
以實際舞蹈曲系統的圓舞曲來說,蕭邦的作品要比約翰‧史特勞斯的音樂更加優美、高雅,可是卻不適於實際的舞蹈。
   當年青時代的蕭邦訪問維也納時,正在那兒發表新作的約翰‧史特勞斯成為音樂界中的鋒頭,大家都在談論他的新作品。但是對蕭邦來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因此他在致雙親的信上說:「我實在看不到真正稱得上維也納風格的東西,所以我到現在還不會彈奏圓舞曲。」由此推測,在蕭邦的性格中還沒有當時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要素,因此一直沒有創作約翰‧史特勞斯那種實際跳舞用的舞會作品。
屬於第二大類的抒情詩,幻想式的圓舞曲中,可以發現到非純粹的圓舞曲節奏,而且還是近於馬厝卡舞曲的節奏。這是由於受到他的國民性影響之故,這裡有濃厚的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憂鬱情調。
圓舞曲,若與蕭邦的其他形式作品相比較,演奏上並無多大困難,樂念亦不新奇,所以為一般人所喜愛。克拉克對這些圓舞曲的演奏法提出警告說:「不沉著的演奏家,經常忽視了蕭邦的低音。雖然低音對圓舞曲亦具有某種意義,不過也非絕對性的,當然,粗暴的敲打亦無必要。要注意到基礎的音,而從屬的和聲應該彈輕些,圓舞曲的Rubato並不需要像馬厝卡舞曲般地強烈。


 


 


◎蕭邦的故事


他七歲時就已經在音樂會中嶄露頭角,十歲開始作曲,二十歲時他離開波蘭到德國、奧國、法國演奏。但也在他旅行途中,波蘭革命失敗,俄國人佔領波蘭,所以他就再也沒有回去,但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聽到他的思鄉之情。


22歲那年他在巴黎舉行首次音樂會,轟動了全巴黎,當時李斯特、孟德爾頌也都去欣賞。之後在巴黎的日子裡,他受到音樂家、畫家、作家的歡迎,也是沙龍音樂會的熱門人物。


1836年因李斯特的介紹,認識了女作家喬治‧桑,且很快就陷入情網,兩年後(1838年)他們倆一起到西班牙的馬約卡島渡假養病,因為此時的蕭邦已經患有肺病。這段與喬治‧桑一起生活的日子裡,他作出「雨滴」前奏曲及「A大調軍隊波蘭舞曲」,然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一直到1847年才終止。


後來他又回到巴黎演奏、作曲、教琴,1848年1849年他到倫敦表演,使他筋疲力盡,1849年,他39歲時,死於肺病。


蕭邦(1810-1849),如同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在幼年時便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份與才華,六歲起便會以鋼琴作曲,但蕭邦的身體非常虛弱,由於罹患肺結核的緣故,所以臉色始終慘白。即便如此,依然不掩其音樂的才華與俊美的容貌,在巴黎期間,便時常到一些貴族人家去演奏,深受喜愛。”天才不長命”這句話正是蕭邦的寫照,終於1849年10月17日卒於巴黎市郊。即使一生中受盡了感情,健康與壯志難深的苦痛,卻也因此豐富了蕭邦作品的內蘊。”沒有什麼比無內涵的音樂更令人討厭”蕭邦如是說。




 


◎圓舞曲


圓舞曲」又稱為「華爾滋」,它屬於一種三拍子的舞曲形式。相較於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德奧作曲家的「嚴肅音樂」,「圓舞曲」可說是十九世紀維也納的社會當中,較為通俗的一種「輕音樂」。事實上,當時圓舞曲流行的趨勢,又和十九世紀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興衰有著密切關係。.就肢體動作而言,過去的小步舞曲來自端莊的宮廷舞步,但跳舞時保持距離;圓舞曲來自民間,跳舞時男女相擁,在當時的社會非常受歡迎;而輕鬆的曲調,在作曲家們的推波助瀾下,蔚為風潮。

.圓舞曲的發展歷程,從鄉村到城市,樸素的舞曲獲得高度精緻化;從圓舞曲風靡的程度來看,不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為它著迷,它淡化了當時的階級身分,也拉近了舞者之間的距離;再由音樂創作的形式來看,從基本的三拍節奏、到複雜的管弦樂伴奏,後來甚至發展出不是為舞蹈伴奏的圓舞曲型態。圓舞曲隨著時代不斷變型,但不變的是,圓舞曲仍然繼續跳下去,只是「舞步」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