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因為公務關係,需停留在台南數日,
昨天適逢小週末,
雖然週五晚上的車子特別的多,
但是還是阻擋不了我們這群愛吃鬼,
搭乘著同事的車殺到台南市區,
特地去吃有名的「友誠蝦仁肉丸」和「肉羹」,
回宿舍時,還特地到莉莉冰果店吃了一盤蕃茄水果盤,
才算完成一趟美食之旅。
因為路台南市中正路的國立台文學館,
想起曾經到過那裡參觀過,
更覺得應該要為各位介紹這個富有歷史以及文化傳承的地方,
所以今天Uncle就來為大家導覽一下「國家台灣文學館」吧!
其實「國家台灣文學館」是一般人的簡稱
其全名應該是: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暨台灣文學館。
它設立於修復後的原台南市政府舊址。
係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兩大附屬機構。
此棟建築物建於日據大正五年(一九一六年),
是為當時台南州廳的辦公室,
由於它的建築特色以及文化歷史意義,
已被台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當初設立的原因,
係為了避免台灣文學作品與史料的流失和零亂,
文建會在專家學者的建議,以及文藝界期許下,
經過慎重的評估考量後,
才定決定了文學館的功能定位及未來的發展等方向,
館內主要蒐藏的範圍,
可溯及到明鄭以來的傳統文學創作和日據以後的新文學,
以及民間文學之採集等相關文學文物、史料。
並將其功能性由「文學圖書館」擴大為「文學博物館」,
讓其功能定位更為明確,研究、典藏範圍的確立也更為清楚。
「國家台灣文學館」在硬體的規劃上,
是以「原台南州廳」的古蹟修復再利用的計畫為主,
並在其旁新建一棟地上二層、地下三層的建築物,約有六千五百坪。
好讓台灣文學館能以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的規模,
得以多元化的蒐集、整理、典藏、研究、展覽台灣文學史料,
和作為推廣台灣文學作品及保存作家資料的專門機構。
由於國立台灣文學館內的展示滿多元化的。
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目前在常設的展覽區裡的兩個活動吧!
「舊建築新生命」:
〈展覽室A,展示時間:2005/2/20~2009/12/31〉
呈現文學館建築的前身台南州廳的過去與蛻變。
內容包括了從建築物的歷史、建築師森山松之助、
及相關的時代背景與歷史圖像,呈現建築物的過往風華。
另外,從州廳的修復過程出發,
藉由修復時所保存的影像圖稿和拆下來的建築構件,
介紹州廳修復與再利用的觀念和作法。
「臺灣文學的發展」:
〈展覽室B,展示時間:2006/1/26~2009/12/31〉
此一展覽共分為八個展區。
首先介紹臺灣文學中的兩大主要意象:「牛」和「鐵枝路」,
再以聲音表現臺灣的多元語言特質。
接著透過文學對映臺灣特殊的歷史情境與共同記憶,
並以實體文物,再現作家昔日的書房樣貌與生活地圖。
最後整理世界各地文學的傳入對臺灣文學的影響,
並且回顧臺灣文學之正名歷程。
在展室外的走廊上,則陳列歷代文人結社與重要作家之照片,
渾然形成一道所謂的「時光走廊,文學素顏」。
國家台灣文學館小檔案: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電話總機:(06)221-7201 傳真:(06)222-6115
展覽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7:00 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颱風期間依台南市政府發佈不上班之日,亦休館)
上班時間:週一~週五08:30~12:30 13:30 ~17:30
廣告
我的一個好朋友的兒子正在某大學念建築
剛剛去他那裡逛
看到他介紹一段影片很棒
跟他打過商量
介紹給大家一同欣賞
《Women In Art》的影片出現在YouTube,
內容則網羅了500年來西洋名畫裡的美女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