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計畫要在圖書館裡執行一個網路行銷專案的,
但因為臨出門的時候,接了幾通電話,
突然覺得心情不是很好,
所以臨時決定背起背包,
搭車前往「華山創意園區」,
想說去「華山」參觀完設計展後,
再去找家咖啡廳,繼續在電腦上整理新接專案的資料。
但卻也沒想到,下午兩點多鐘走出華山後,
秋天的徐風輕輕的往身上吹著,
好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
心想真不想浪費這麼美麗的好天氣,
因此又興起了不想繼續在電腦前做事的念頭。
只是我站在「華山創意園區」外面的走道上,
正愁著要繼續到哪裡去逛逛時,
突然看到一個標示著中正區地圖的引導標誌,
走進仔細一看,
竟然標試著在濟南路和徐州路附近,有著不少的歷史建築呢?
看到這個地圖後,讓我這個向來喜歡歷史建築的人,
馬上就下定了決心,下午要來個中正區歷史建築小旅行。
旅行的目標有:齊東街日式文官宿舍群、李國鼎故居,
還有台灣大學法商學院和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這個四個地方都是我迄今還未曾到的地方。
華山創意園區
既然主意已定,那麼就出發吧!
首先散步的第一站,
就是距離華山最近的齊東老街。
鄰近金山南路的齊東街昔日舊稱三板橋街,
在二百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間〉,
這裡曾經是艋舺經朱厝崙、錫口,
然後渡船到基隆的「米道」,
此路也同時是供應者城內所需的煤與生活用品,
可以說是熱鬧非凡。
走進齊東街,馬上立刻感覺到一股少有的寧靜,
這和鄰近車水馬龍的忠孝東路相較之下,
簡直是天攘之別,
愈往裡面走愈是顯得出奇的幽靜,
映入眼簾的是成排的日式黑瓦屋,
伴隨茂密的大樹。
原來這些日式建築群落,
原為日治時期所屬單位不同階級職務的文官宿舍,
昔日此區剛好位於殖民城市官員住宅區之中心。
後來在光復初期時又成為了國民政府中央官員宿舍,
這些建築群落內、外部空間仍保有日式宿舍之建築特色,
頗具當時都市住宅群落特徵。
而且該建築群剛好夾處鬧市中,
不但擁有綠蔭公園與空地形成之綠意空間,
其人性化的低密度空間,對於擁擠不堪的都會叢林而言,
簡直是人間仙境阿。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由於當初列為古蹟時,
有少許屬於台灣銀行產權的宿舍轉賣給建商,
所以我在這個宿舍群聚落閒逛時,
看到建商正在大興土木,
我希望建商請到的是具有美學概念的設計師,
希望設計師能夠設計出能和這些日本宿舍群落,
可以搭配協調的現代華夏。
齊東街日式宿舍建築群
逛完了齊東街日式文官宿舍群落後,
我繼續往隔壁的泰順街走,
在寧靜的泰安街巷內,
有一棟典型的日式宿舍,
正是李國鼎的故居。
李國鼎先生晚年在此居住達廿餘年,
目前房屋保存狀況完好,
此屋現屬於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管理,
入內參觀門票五十元,
購票後將有專門的志工帶領進入屋舍參觀。
屋內客廳擺飾、書房陳設以及庭院花草,仍是生前模樣,
簡樸形式反映李氏一生謙沖為國,但自奉甚樸的廉儉精神,
看完後還真頗令人敬佩。
不過更好玩的是,
由於我對歷史的研究一向非常的有興趣,
所以在此屋內參觀的時候,
一直和志工聊有關李國鼎先生的相關事跡,
聊著聊著,最後才得知這位帶領我進屋參觀的志工,
竟然是大學高我好幾屆的學姐,
而且她的女兒,也同時是低我幾屆的學妹!
實在真巧。
李國鼎故居
參觀完李國鼎先生的故居後,
我沿著濟南路往徐州路走去,
接下來要參觀的是台灣大學法商學院。
沒想到走著走著,還是在濟南路和徐州路上,
陸陸續續發現不少舊建築,
只是有少數建築因為年久失修,都已經成為廢墟了,
真的是好可惜喔!
徐州街上的舊建築
說真的,
路過台灣大學法商學院也不曉得有多少次了,
而台灣大學的各個校區,我也陸續造訪過多次了,
但始終我就不曾踏進過台大法商學院的大門一步。
如今第一次進入校區,心情還真顯得有點興奮呢!
其實台灣大學法商學院的前身,
是日據時代的「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
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設立,
並在1944年更名為「台北經濟專門學校」,
於1945年改隸「臺灣省立台北商業專科學校」,
後來在1946年9月升格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成為「臺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
坦白說,我每次進入台大校園,
不管是哪個校區,
總是會讓我有槌心肝的感覺。
想當年在南部念高中時,
若早知道台灣大學的校園是那麼幽靜,
延續日據時代的建築又是那麼美的話,
打死我也要用功考上台大不可。
下次我一定要帶一本書到台大隨便哪一個校區,
找一個地方看看書,好領受一下台大學生的感覺。

台灣大學法商學院
距離台大法商學院不遠的地方,
就是徐州路的「市長官邸藝文沙龍」了。
這棟市長官邸建於一九四O年(日本昭和十五年),
為和洋混合日式住宅的典型代表。
所謂的和洋混合建築就是:
當時的日本住宅,在明治時代以後受到西風的影響,
除了和室鋪榻榻米外,各廳或書房傾向西化,
放置西式家具如沙發、書櫃等,
這種風格稱為「和洋混合式」建築。
此棟市長官邸和位於長安西路的舊市府大樓(現當代美術館),
都屬於此類建築,在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宅院中算是比較少見的。
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市長官邸,
在八十三年以前的歷任市長中,除吳伯雄之外,
包括高玉樹、張豐緒、林洋港、李登輝、
邵恩新、楊金欉、許水德、黃大洲等,
他們在任內都居住在這棟官邸內,
因此這棟建築物,可以說是深具紀念價值。
此棟建築物自黃大洲卸任後,
就開始沒有住人了,
後來在陳水扁市長任內舉辦「發現新官邸」記者會,
邀請了許多學者專家、藝文界、表演團體等,舉辦座談會,
並在民國八十五年元旦首度開放市民參觀。
同年三月,市長官邸由新聞處統籌重新規劃為「官邸咖啡屋」,
提供有關音樂、戲劇、影片、攝影、
美術、文學等各項藝術展演場所,
並提供作家、詩人各項藝術創作者及本市市民聚會休閒之用,
「官邸咖啡屋」便是該當時暫用的名稱。
八十八年十一月,台北市文化局成立,
主管單位由新聞處轉交文化局,
隨即針對提高官邸的使用效益進行研議。
經過設計重整,委外經營對外開放,
定位為藝文中心,以文史哲為主軸,
推動文學、哲學論壇,
因此一清幽寧靜的深深庭院就此延續了文學推動的新生命。
這裡的環境真的不錯,
裡裡外外充滿著文藝氣息。
各位好朋友若要追那些具有靈氣,
且充滿文藝氣息的女友時,
我強烈建議可以約對方到此喝喝咖啡,
然後再逛逛我今天走過的一些歷史建築,
用你充滿磁性的聲音,
輕輕的牽著她的纖纖玉手,
娓娓道出每一棟歷史建築的滄桑與歷史沿革,
我包準您馬上追到漂亮的馬子。
不過我今天可是獨自一個人旅行的喔!
下午兩點多從華山創意園區走出,
以散步的方式走訪了上述幾個歷史建築群落,
逛完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剛好下午四點多鐘,
這中間只花了五十元購買李國鼎故居的門票,
真的是一趟省錢又可讓自己身心滿足的知性和感性之旅。
往後我將會陸陸續續造訪和介紹,
如何用最簡便的交工具及散步的方式,
在台北市尋找幽靜的國度。
當一個稱職的都會散步發現之旅的偵探。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