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娜·西蒙(Nina Simone


上一篇題到了比莉哈樂黛,


有朋友回覆問我喜不喜歡聽妮娜·西蒙(Nina Simone)的演唱的歌曲,


我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囉!


Jazz is a white term to define Black people. My music is Black classical music.


〈爵士是白人對黑人音樂的用詞。我說我的音樂是黑色古典樂。〉


這是妮娜·西蒙(Nina Simone)曾說過的一句名言。


妮娜·西蒙(Nina Simone19332212003421),


是一位美國歌手也是極為出名的作曲家與鋼琴演奏家。


妮娜·西蒙的原名叫做尤妮斯·凱瑟林·偉蒙(Eunice Kathleen Waymon),


但是她卻以藝名妮娜·西蒙著稱於樂壇。


雖然一般人都認為她是一位極為優秀的爵士女伶,


但妮娜本人卻極不喜歡被這樣歸類。


因為她認為她的創作歌曲類型主要包括有藍調節奏藍調靈魂樂


並非只是單純爵士月的演唱而已。


妮娜·西蒙的演唱方式以富有情感、帶有氣息的變化音(tremolo)為其主要的特色。


妮娜·西蒙可以說是所有爵士女伶中,


最令人驚喜的一位歌手和才華洋溢的作家,


雖然Nina Simone的脾氣古怪,


但這一點卻絲毫不曾稍減她在音樂上的魅力。


妮娜·西蒙曾在茱麗亞學院就讀,


她在50年代末期所發行的第一首單曲"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


一時成為當時相當暢銷的一首曲子。


而在1969Simone所做的曲子"Young, Gifted & Black"


更被譽為美國黑人音樂中的聖歌。


Nina Simone的曲風遼闊,


從爵士、民謠、到福音歌曲、藍調都是他擅長的素材。




 


 

 Nina Simone生平簡介


童年


西蒙出生於南卡羅萊納州崔恩鎮Tryon),家中共有八個孩子,她就像當時的非裔孩童一樣,喜歡在教會裡唱福音聖歌,並受到了聲樂家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的啟蒙。在西蒙的童年時期,她就開始學鋼琴,並顯現出她卓越的演奏天份,在她10歲公開演奏時,西蒙的父母一反當時種族順位的慣例(凡不是白人者,一律都坐在後排位置),往前坐到了前排的位置,而且拒絕換位到後面,這件事情讓西蒙後來加入了美國種族平權的活動。


就學


17歲時,西蒙搬到了賓州費城。並開始教鋼琴,同時也做一些伴奏歌手的工作,當時她曾獲紐約市知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入學許可,但由於她籌不足學費,也找不到有力的保證人,只好放棄入學(同時也放棄了她很有可能是美國第一位非裔鋼琴演奏家的希望)。後來西蒙又向另一家科提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申請入學,主修鋼琴,但在面試時被拒絕了。西蒙曾說,她認為被拒的原因有很大一部份在於她的膚色。


爵士生涯


1954年,西蒙21歲時,她正式以藝名「妮娜西蒙」在大西洋城夜總會登臺演唱爵士與藍調歌曲。「妮娜」(Nina)是她男友稱她的西班牙語小名(在西班牙語中,Nina代表了「女孩」);「西蒙」則是取自於法國知名女演員西蒙娜·西戈諾雷特(Simone Signoret)的名字。


1959年,西蒙以《我愛你,波吉》(I Loves You Porgy)一曲中的哀傷動人唱腔,獲得了爵士樂界的注目。《我愛你,波吉》是歌劇家喬治·蓋希文歌劇波吉與貝絲》中的著名歌曲。西蒙並因此曲而成為美國唱片銷售排行前40位著名的爵士歌手。隨後西蒙又唱出了《我的孩子只想我》(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的著名單曲。此曲在1980年代在英國是廣為人知的香奈兒五號香水廣告曲。


1960年代,西蒙積極參與種族平權運動,演唱了許多有關敘述非裔美國人在種族不平權下生活的歌曲。如:知名的《要年輕、有天賦和膚色黑》(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此曲被美國靈魂歌后艾瑞莎·弗蘭克林在1980年代廣為傳唱) 、《剝削的憂傷》(Blacklash Blue) 、《天殺的密西西比》(Mississippi Goddam;這首歌是針對當時一連串針對非裔美人的謀殺案件所寫的,包括有民權領袖麥格·艾佛斯Medgar Evers被暗殺,伯明罕教會炸彈案與阿拉巴馬州四位黑人小孩被謀殺的案件) 、《希望我知道自由的滋味》(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 《海盜珍妮》(Pirate Jenny;由柯特·懷爾作曲)


1961年,西蒙發行了一張民歌風格的唱片《日昇之屋》(House of the Rising sun),這張唱片後來被搖滾歌手鮑伯·狄倫 Bob Dylan又翻唱之後,變成動物保護行動的主題曲。此外亦有知名歌曲如《我對你下了些魔法》(I Put a Spell on You;原唱是Screamin' Jay Hawkins),《曙光乍現》(Here Comes the Sun;後來披頭四在1969年翻唱);《四位女人》(Four Women)、《我將釋放》(I shall be released)與《我活著》(Aint got no (I got life))。


在西蒙走紅的這段時期,她以藝術家般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沒有豪華的爵士大樂隊,而只有民歌般簡單的演奏團體。在演唱時,西蒙能夠很快的從福音美聲唱腔轉為爵士藍調的憂鬱唱腔,並在許多爵士歌曲中加入了歐洲古典樂與賦格的唱法,如知名的《我們都知道》(For All We Know)。


1968年電影《天羅地網》中,選入了西蒙的歌《罪人》(Sinner Man),使得她的知名度廣為擴散。(此電影在1999年由皮爾斯·布洛斯南重演)


1971年,西蒙離開美國,原因有很多,包括了與經紀人、唱片商的不合,也包括了稅務不清與種族活動的各種爭議。西蒙在1978年回到美國,隨後因逃稅而被逮捕了一陣子(她曾在越戰時拒絕繳稅了幾年),她曾住在一些不同的國家,如加勒比、非洲、歐洲,以60歲的高齡仍在倫敦羅尼史考特爵士俱樂部中演唱。


晚年


1995年,西蒙被報導以玩具BB槍射擊鄰居小孩,原因只是因為小孩笑聲吵鬧到她的專注,因此揭露了西蒙在音樂世界中難相處、難以協調的一些特性,雖然她的舞臺作風的確有些傲慢而且疏離,但西蒙對這些評論都給與正面的回應。在西蒙的晚年,她傳出許多與歌迷戀愛而且訂婚的逸事,也有許多趣聞,基於她時而幽默、時而權威的演唱作風,她得到了一個「靈魂教母」(High Priestess of Soul)稱號。


她的女兒(姓名不詳,只知道也被稱為「西蒙」)是舞臺劇演員,曾在紐約百老匯舞劇《阿依達》中演出。


西蒙的自傳《我對你下了些魔法》(I Put a Spell on You ISBN 0306805251)在1992年出版。1993年她開始定居在法國南部的Aix-en-Provence。2003年她在睡夢中去世,地點是Carry-le-Rouet。1993年後有不少電影採用了她的歌曲,如1993年的《一觸即發》、1996年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和1999年新版的《天羅地網》,使得西蒙的歌開始受到一些年輕世代的喜愛。



 


 

妮娜.西蒙(Nina Simone)小檔案


妮娜西蒙(Nina Simone, 1933-2003)是位不喜歡被稱為爵士歌手的歌手。原因是她的作品風格涵蓋了節奏藍調、藍調、古典、和靈魂樂多樣風格。西蒙是一位飽富人文素養、古典教育和人道精神關懷的藝人。音樂對她而言,不僅僅只是糊口或是娛樂消費者的工具,還是一種表達情感、人道訴求的重要管道。這一點,讓她和大部份將爵士演唱簡化為輕鬆娛樂音樂的藝人有很大的不同。


西蒙很早就展露在鋼琴彈奏上的天份,十歲舉行第一場古典鋼琴獨奏會,當天連白人都搶著來聽她的演奏,逼她的父母要坐到後方去。這種南方對待黑人的不平等態度,讓她日後成為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的積極擁護者。靠著彈奏才華一路拿到資助,並在十七歲開始成為鋼琴老師謀生的西蒙,後來更進茱莉亞音樂院,在美國歷史上的黑人爵士歌手中,沒有人有過這麼出色的背景的,可惜因為貧窮,導致她不能完成自己當職業鋼琴家的夢想。但是天份讓她轉而尋求藍調和爵士音樂作為抒發的管道,她在一九五四年取了妮娜西蒙這個藝名,一九五九年靠著生平唯一進入美國暢銷榜四十大的單曲受到樂壇注目,為她打開了進入演藝圈的大門。六零年代將別人的歌曲重新翻唱,注入新的生命力而為人津津樂道,同一時間,她開始選唱許多別具人權寓意的歌曲,大力抨擊當時的黑白不平等種族問題。


聆聽她的歌曲,不管是唱片還是演唱會,在她那沙啞深具磁性的嗓音之中,傳遞出一種獨特的音樂性,那是不受表面音色所掩蓋,真情流露而又充滿對歌曲旋律、節奏有敏銳洞察力的天生歌唱家所獨具的,而更讓人動容的是,她像是爵士、藍調界的巴布狄倫一樣,演唱的歌曲總是一針見血地提醒著人對於種種不平等的省思。她從來不是那種擁有討好人喜歡音色或選曲傾向流俗的歌手,相反的,她的人文素養讓她避開了那些膚淺的流行歌曲;她選唱的歌曲總是別有深意,用懷爾(Weill)的舞台劇歌曲來諷刺美國黑人的處境,用法國的香頌來要求平權、用古老的美國歌曲「House of the Rising Sun」來唱出那種不平之鳴,都顯示她那深刻而帶有顛覆性的性格。而她不管唱什麼樣的歌曲,都帶有強烈靈魂歌曲色彩的演唱特色,則是她最明顯的音樂特質,但偏偏也是這項特質讓她無法受到更廣大的聽眾喜愛。她太直接、太坦承、也太獨特。她甚至會在現場演唱會上,就和聽眾直接就某些議題吵起來,這一點,後來成為她最大的障礙,卻是她最為人談論的地方。她在六零年代寫了一些經典歌曲,內容都在談論黑人人權和「黑色榮耀」,這是她最具代表作的經典,也最直接地展露出她在歌手以外的作曲才華。


這位充滿爭議的歌手,七零年代後逐漸淡出美國,在瑞士、賴比瑞亞、法國和英國各地流浪,也很少灌錄唱片,八零年代末期因為五零年代一首舊歌重新被英國電視廣告炒紅,帶動了她的復出,也連帶的促成她在九零年代重新灌錄唱片,西蒙於2003年過世在位於法國的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