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李坤城先生,實在真的是只能用「緣分」兩個字來形容,


記得六年多前,我在廣告公司擔任協理的時候,


因為客戶的商品強調的是懷念傳統的好滋味!


經過幾次的廣告提案後,


我們公司找來國際大導演侯孝賢,以及侯導的好夥伴歌手蔡振南,


將日據時代台南新町點煙盤的故事做為範本,


〈日據時代台南的新叮是有名的風化區,點煙盤是那時候有錢的公子哥兒要見紅牌妓女的必要手續,點了煙盤也只是取得見面的門票而已,只能聊聊天,啥事都不能做!要更進一步的話,那就得慢慢來,得上門好幾次並獲得名牌妓女首肯才行!〉


故事是描寫一個富家子弟在新町的一家妓院裡,


與一位妙齡妓女懈姤的故事。


〈後來侯孝賢導了一部電影「海上花」,我想跟這部廣告片彼此應該會有一點關係吧!〉


故事裡所需要的一些道具及音樂就是靠蔡振南先生及李坤城老師幫忙的。


後來為了要將這個商品融入文化活動中,


我原本是要規劃在全省幾個大都會區的百貨公司裡舉行一個懷舊音樂展,


計畫展出舊留聲機及舊唱片音樂會等相關系列活動,


所以在某一個晚上,就約了李坤城先生到我的辦公室裡見面,


只見他提著一個裝滿日據時代的舊唱片及一部留聲機來,


當下我們簡直是一見如故,聊天聊到凌晨這才分手道別。


後來這部花費蠻大的廣告片在各大電視媒體上播放了一陣子,


最後因為客戶策略調整的關係下檔,


而我籌備的活動企劃也告終止,


後來我因為事務繁忙就沒有再跟李坤城先生聯繫,


直到去年從網路資料得知李坤城先生的兒子因車禍死亡的消息,


再加上「跳舞年代」這部紀錄片的發行,


這才又勾起我在廣告公司任職的那段「美好的年代」,


以及跟李坤城先聲那晚的談話印象。


因此特別在我的部落格裡來介紹他給大家認識。


以下兩篇是有關於李坤城先生的新聞報導,


您看完後就知道他有多執著,有多可愛了!


 


附註:李坤城的部落格  時光城堡http://castle248.spaces.live.com/




 


樂癡李坤城 懷舊「舞」春風


⊙記者馮議賢╱特稿 〈自由時報〉


 


  我的右手,隨著尋找,六、七年來已歷盡滄桑,大拇指被鋼針刺過數千次,每次被刺到時,在輕聲尖叫後,我都會微笑著凝視指尖溢出的紅色小圓球,這美麗的小血滴,充滿著健康年輕的元氣,很有節奏感地從我的心靈流出,我一直很樂意將它捐給音樂,直到最後一滴。


  食指上烙印著修理留聲機的油漬,偶爾放到鼻孔下聞吸,還可以嗅到許多深夜之作的氣味和旋律。


  中指因為洗過數萬張唱片,已經幻化成為富貴手,黴菌在季節交換時會跑出來遊玩。-李坤城


阿公阿媽 青春狂野年代 


  流連KTV、DISCO PUB、LOUNGE BAR、搖頭店等時髦場合,就表示自己很了台灣流行文化嗎?


  年輕人,可別在阿公、阿媽面前太臭屁了!因為早在一九三三年開始的所謂「跳舞時代」,曾經也是時髦男女的銀髮族們,早就體驗過那種狂野的青春,嚮往過自由的戀愛,後生晚輩如果不信,邀阿公、阿媽一起觀看紀錄片「跳舞時代」,一定可以看到他們嘴角,不禁漾出的詭異笑波。


  紀錄片「跳舞時代」本週四晚上十點,將在公視的「紀錄觀點」節目裡播出,該片藉由台灣音樂史專家李坤城對愛愛阿嬤的採訪,帶領觀眾瞭解七十年前台灣及世界流行音樂的製作背景、社會環境,在各類悠揚的樂音中瞭解台灣流行音樂的起源,以及當時年輕人所崇尚的愛情觀。


歷史重演 追溯音樂源頭


  由於整部片音樂性、故事性非常突出,也成為公視第一部發行DVD的紀錄片。


  提到這部紀錄片的製作緣起,就一定要特別描繪貫穿全片的靈魂人物李坤城。


  原本,「紀錄觀點」製作人馮賢賢想要針對收藏並研究留聲機(唱盤)、早期唱片的李坤城,製作一部描述李坤城廢寢忘食想要成立音樂博物館的紀錄片,但後來隨著內容涵蓋的時空愈來愈遠、愈廣,就成了這部古早味十足的紀錄片。


  但儘管如此,身兼該紀錄片音樂總監、配樂、企畫、編劇、顧問的李坤城,對該片的貢獻仍然居功厥偉,沒有他一週跑一千公里找尋幾乎要被當成垃圾的早期唱片,沒有他到全省古厝、跳蚤市場翻箱倒櫃找出的歷史資料,沒有他說故事的鮮活功夫,這部紀錄片將相形失色。


  當然,該片導演「歷史重演」的功夫,也讓觀者彷彿回到了「跳舞時代」。

尋覓老傢伙 化腐朽為神奇


  約七年前,李坤城在台北電台主持「藝術台灣」,節目中的台語老歌單元深為聽眾喜愛,後來該電台開始進行資料數位化轉型,有十一台老舊唱盤預計將被報廢,李坤城透過時任台北電台主任秘書的馮賢賢,申請保留了兩台老式唱盤,這是後來李坤城收集近兩百部老式唱盤、留聲機的肇始,但那時他並沒計畫要刻意收藏。


  一直等到力促公共廣播電台成立但功敗垂成的李坤城,離開台北電台的那半年,自喻為「流浪廣播人」的李坤城,才開始蒐集33轉、78轉等老式唱盤。


  笑說自己沒有「戀物癖」的李坤城,一邊蒐集日據、戰後唱片,一邊買老式唱盤自行學習修理,每個星期幾乎跑個一千公里。至今,李坤城已蒐集了兩萬張日據時代、兩萬張戰後的黑膠(LP)及蟲膠(SP)唱片。


  直到四年前,成功促進公共電視台開播的馮賢賢,因製作「紀錄觀點」需要,向李坤城商借楊祖珺演唱的「美麗島」唱片,才對李坤城「豐富又瘋狂」的台灣早期唱片、唱盤的蒐藏驚訝不已,並興起製作他蒐藏過程紀錄片的念頭。

耗資上千萬 落實蒐藏夢


  李坤城的蒐藏,得花費多少錢?答案是:一千萬元新台幣。


  李坤城表示,七年來,大部分的時間,他因主持廣播節目的關係,每個月的主持費大約都有十五到二十萬元,他便每月固定拿出十萬元,像苦行僧般全台到處去落實自己的堅持。


  若是不幸失業,李坤城便跑到三重重新橋下的跳蚤市場去賣海報,像侯孝賢電影海報、古玩等東西,可以讓他每次擺攤一天就賺進兩萬元。


  當然,李坤城也很遺憾自己因為經濟問題,在賣方開價太高的狀況下,當場與許多珍貴的早期唱片、唱盤失之交臂,等到他日後經濟狀況好轉,他才又趕緊去將之買回,甚至他意中物被賣到日本蒐藏家手裡,他也曾試圖去日本「追回」,並順手買回許多日據時代珍貴的唱片書籍、史料。


  修復老唱片 傳唱新生命


  每當李坤城不辭辛苦買到了甚具保存價值的老唱片、老唱盤,他為避免「驚動」年事已高的母親,免得母親屢次為他的蒐藏擔心,他都選擇在凌晨一點多,母親已就寢後才回到台中的老家,大約凌晨三點開始進行唱片、唱盤的修復,等他重新為老唱片、老唱盤賦予了新生命、面貌,差不多都已經是凌晨六、七點了,這時李坤城母親看到的就是一具外觀還不算太像「破銅爛鐵」的老唱盤,會讚美的說:「這台還真『水』!」。


  做過「八百個工作」的李坤城笑說,他家裡以前是開鐵工廠的,他曾努力避免讓自己再繼續當「黑手」(技工),但沒料到現在他仍然是個「黑手」,無師自通的他修理過近兩百具老式唱盤、留聲機之後,對發條、平衡器、齒輪、搖桿、唱頭等唱盤主要零件修理、維護無不精通,堪稱「台灣最年輕的音樂文獻、古物修理專家」。


  李坤城說明黑膠、蟲膠唱片的修復過程說:首先要用清水沖洗唱片的外表;然後用酒精濃度約百分之三十的輕度藥用酒精清洗;接著將唱片放上唱盤不斷轉動,用鋼針清理唱片表面溝槽上的泥沙、頑塵;再用顯微鏡和二十倍的放大鏡檢查唱片有無刮痕,若有刮痕就用樹脂進行修補(這只會讓該段音樂沒有聲音,但至少不會跳針);然後像保養皮膚般的用「蘭麗綿羊油」保養唱片,以維持唱片的安定性,使這些「年事已高」的老唱片,不至於因體質太乾而易碎裂、「骨折」;最後就是將唱片保存在不會太潮濕的恆溫環境中。


  有些老唱片則會愈洗聲音愈出色,李坤城舉例說,像台語歌的發燒片「雨夜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純純演唱、古倫美亞發行),李坤城在連續洗了兩天兩夜,共洗了六十幾遍後,音質愈來愈完美,已幾乎成為李坤城的「傳家之寶」,他也讓該唱片不再淪入「受風雨吹落地」的淒零苦境。


  每當經李坤城修理、保養的唱片,暌違人間數十年,又重新以原唱者的聲音,在老唱盤上吟唱出「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等待的人置哆位…」等類似樂音,李坤城心靈便獲得無上的滿足、快樂,而這種過程誰說不像一位對信仰十分虔誠的教徒,而他的教宗便是「音樂」。


  音樂史料豐 各方打主意


  這幾年來,隨著李坤城的蒐藏,愈來愈為外界知悉,也有愈來愈多的單位想替李坤城「代管」這批台灣早期的音樂史料,但最後都遭李坤城婉拒,他表示「除非是企業贊助成立音樂博物館,由他親自管理、經營才有可能」。


  過去,李坤城一度想把他的蒐藏,捐給有「音樂圖書館」之稱的台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但他實地參觀該館館藏後,基於該館那時「空有硬體,但無有聲資料」,唯恐蒐藏不會獲得善待,便打消了捐出蒐藏的念頭。


  他說,他看破「政權轉移」的政治陋習,他懷疑音樂史料蒐藏、保存的理念,是否也能在每次政權改朝換代時,也秉持先前一貫的理念交接下去,若政府管理上沒建立制度,捐出音樂文獻就不保險,更遑論有些觀光、遊樂區,也想打他蒐藏的主意。


  目前,李坤城手頭上,大約擁有百分之七十的台灣早期音樂史料,而他也因為忙碌而暫停音樂博物館的籌備半年。


音樂博物館 瀏覽e點靈


  李坤城表示,他的兒子大學唸的是資訊管理,所以他預計先成立網路音樂博物館,他會分成台語、客語、國語、布袋戲、黃梅調、西洋…等分門別類,將蒐藏POST在網路上,會員可以上網瀏覽。


  「跳舞時代」可以說是李坤城「主演」的一部紀錄片,觀眾隨著他的足跡,可以看到台灣第一代歌星愛愛與古倫美亞唱片&電唱機公司員工,回憶當年流行音樂剛興起的感人畫面,可以看到當年陳君玉苦戀女歌星純純的動人情節,也可以感受到李坤城探查史料的愉悅、心得。


  李坤城表示,他在彰化大甲黃清本後嗣家,發現兩百五十幾張珍貴的唱片,其中五十幾張是單面唱片,每一張單面唱片那時甫發行的價格,相當於今日物價五千多塊錢,而與陳澄波在台灣總督府是國語學校師範部前後期同學的黃清本,身為台灣第一代社會菁英,更可充分說明唱片、唱盤是當時富豪、官員的玩意兒。


  讓樂迷們欣喜的是,台灣最後一家從早期營業至現代的宜蘭「林屋」唱片鐘錶行,雖然已經在去年六月三十日結束營業,但是「跳舞時代」卻因李坤城的探訪,而收錄了台灣最後一家「唱片鐘錶行」的最後面貌。


  古今未融合 「跳舞」遺珠憾


  李坤城坦言,「跳舞時代」紀錄片雖然很有價值,但也有他覺得美中不足之處,他原本很期待現代音樂、現今時髦文化,能在片中多與早期流行音樂取得關連,呈現一種世代遞嬗,「經典就是經典」的價值,但後來礙於經費、片長而無法收錄。


  不過,李坤城在他的新書「跳舞時代」中,將把這一部份補足。


  省思「跳舞時代」的錄製心得,李坤城表示他與製作單位歸納出三個有關流行音樂觀察結果:一、流行音樂是節奏性的音樂(影響跳舞文化);二、流行音樂伴隨自由戀愛而更興盛(是一種情歌文化);三、流行音樂反映大眾文化已出現(自由、平等的產物),這也是一九二○年代的世界共同趨勢。


  即使得以親炙音樂史料,窺見更多歷史真貌,但每當李坤城有所新發現,仍很擔心由於自己在歷史裡太渺小,所以始終無法看見真正的「真實」,他說:「當我想到這些年來我所投注的時間和龐大的心力時,我不禁在想『天啊,我在做什麼?』而愈來愈多的原始線索,被我挖掘出土後,讓我對過去的專家、學者論述也起了許多合理的質疑,『天啊,他們在做什麼?我是否也和他們一樣?』我經常反省自問。」


   




 


「跳舞時代」紀錄片--李坤城


記者林相美╱專訪〈自由時報〉


 


「這部片是一種體驗調查,藉此還原歷史原貌,導正大眾對台語歌曲的看法。」負責製作紀錄片「Viva Tonal跳舞時代」的李坤城記者這麼說。


李登輝前總統公開推荐的「Viva Tonal跳舞時代」,正是由當年紅極一時的歌手「愛愛」回憶往事,引出台語歌曲的歷史,讓觀眾發現,原來台語歌曲也能如此輕快、華麗,完全不是印象中的悲情。


Viva Tonal」是拉丁文,常見於三○年代古倫美亞唱片所發行的七十八轉轉盤,意思是「原音重現」;「跳舞時代」是當時一首台語流行歌曲之名。


Viva Tonal跳舞時代」,意思就是「原音重現跳舞時代」;算來,這也是愛愛生前最後的作品,卻重現了台語歌的那個時代。


整部片子是由「愛愛」阿嬤和五名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同事哼唱跳舞時代展開,眾人跟著「愛愛」阿嬤回到廿世紀初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


李坤城說,外界總認為台語歌充滿悲情,事實上,台語歌曲是隨著時代演變,三○年代的曲風充滿快樂、華麗,五○年代的台語歌則滿溢悲壯。


為了找尋一百年多來的台語歌歷史,導正外界對台語歌的看法,五年前李坤城萌生拍攝紀錄片的念頭,一開始利用田野調查的手法,訪談當年的歌手、製作人,結果他發現,「老人家容易時空錯亂,講錯話,建構出自己的歷史」。


因此,李坤城改以體驗調查方式,把成堆台語文物搬到歌手面前,透過第一手文獻,一步步帶著老人家還原歷史,例如他搬出「愛愛」阿嬤當年錄製的唱片,阿嬤一聽,前塵往事湧上心頭,而這些點點滴滴也造就了「跳舞時代」一片。


值得一提的是,「跳舞時代」一片中出現的留聲機及唱片全都是李坤城的蒐集品,他利用八年時間,斥資千萬,蒐集了一百多台的留聲機,兩萬多張日據時代的唱片及台語歌曲近六萬張唱片、CD。


李坤城說,他對台語歌最初的感覺,認為多半是反映工人心聲的歌曲,直到民歌運動開始,洪小喬抱著吉他輕吟「補破網」等歌,他發現,台語歌也能如此輕盈、美妙。


後來,李坤城聽到「月夜愁」這首歌,他發現,「月夜愁」輕快、自然,唱腔充滿感情,編曲淳樸優美,和他印象中的悲情色彩完全無關,他開始尋找相關書籍,卻驚覺沒有一本書提到這首歌的歷史,驚訝之餘,他開始蒐集台語唱片。


李坤成認為,五月天等搖滾團體唱著台語搖滾歌,代表著世代交替的現象,但是,傳統的台語歌並不會凋零,他預期,未來的台語創作者將融合傳統與創新,在傳統中汲取靈感,消化內斂之後,再創作出重金屬、搖滾、爵士、HiP HoP、Loungemusic等各種類型的台語音樂,因為「台語歌向來是跟著時代在走」。


 


 


李坤城小檔案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現任:紫藍色廣播音樂工作室負責人 暨李坤城台灣音樂博物館籌備處執行長。


曾任:新聞局金曲獎流行音樂類評審暨總召集人、國慶晚會音樂總監、三立「台灣最美麗的聲音」音樂顧問、台中廣播電台音樂總監、台北及亞洲電台等廣播節目主持人、豬頭皮「和諧的夜晚OAA」及羅大佑「原鄉」專輯唱片作詞、為鳳飛飛寫的「心肝寶貝」及楊宗憲「阿爸的西門町」等歌曾多次入圍金曲獎、新台唱片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