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年假後上班的第一天,


也是天公生日〈玉皇大帝〉,


趁著中午午休時,


跑去松山慈祐宮拜拜〈該宮頂樓有玉皇大帝殿〉,


順便抽了一支籤:


   勸君把定心莫虛,天註衣祿自有餘;



   和合重重長吉慶,時來終遇得明珠。


 


 


雖然過年的這一段時間,


故意用閱讀和看影片來避開工作上的問題,


但總是或多或少在心理上還是會有負擔,


過年期間去廟裡燒香祈福的時候,


當要祈求神明保佑今年作順利時,


總是無法在心中能夠很順暢將願望說出來,


或許真的對現在公司的工作環境及未來性開始有所倦怠了,


可是面對找尋新的工作又不是那麼積極!


〈主要是因為想過了這個年假再說〉


所以昨天抽了這支籤之後,


我總覺得神明還真看穿了我心理在想甚麼?擔心些甚麼?


年假已過,我想應該是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工作方向了!


先在原單位裡積極拓展還有沒有新的發展方向〈因為我不喜歡打混領這份薪水〉,


也將在近日內將履歷表重新整理過,


若有好的方展方向或是新的工作挑戰我都願意接受〈不管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面的企業〉。


我想這應該是我今年選擇工作環境的主要考量吧!



 


 

 


昨天第一天上班,


唯一感覺就是:  好累喔!


回到家後洗完澡,原本只想在床上躺個一二個小時,


沒想到,卻一覺到天亮,還真是誇張。


其實過年期間我也沒有做些甚麼影響體力的事,


〈閱讀書籍及看影集倒是每天忙到天亮才去睡!〉


我既不會打麻將也沒跟朋友喝酒過,


原本的閱讀計畫,因中途多看了幾部不錯的影片,


所以規劃中要重看的書一本都沒看,


新看的書除了「歷史學家」還沒看完,


其他像「向田邦子」五本系列書〈女兒的道歉信,父親的道歉信等〉、「戀戀蓮步的演練「都看完了,


中間還多看了規劃外的兩本書:「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窮的有品味」。


影片者則重看了王家衛的「花樣年華」、「2046」;


新看了「戀愛沒有假期」、「偷穿高跟鞋」、「傷城」、「死亡筆記本」、「東京審判」及大製作加大


卡司加大場面的大濫片「滿城盡帶黃金甲」。


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每天下午都到台北市街頭去逛,


逛過天母、師大夜市、永康街等蠻有味道的商圈,


走過三峽古街和台北就成的中山堂、國立歷史博物館等具文化體驗的地方,


雖然沒有「艷遇」發生是 Uncle Shane 唯一遺憾的事,


除此之外,Uncle Shane 的過年假期應該還算滿符合「窮的有品味」這本書的標準喔!


 


 


窮得有品味〈Die Kunst des stilvollen Verarmens


作者:亞歷山大.封.笙堡


譯者:闕旭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6 年 04 月 04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新貧時尚口號:沒錢也能搞格調,再窮也要扮高雅!
沒錢很可怕?讀完本書就不怕;
生活品味很昂貴?本書為您繳學費。
封.笙堡伯爵在機智、優雅的實戰經驗和筆調裡,
分享如何在「錢越來越難賺的社會」依然活得很富足;
把危機當轉機,做個有水準的「新貧達人」!


「有錢」,這檔子事早就不流行了!
負債和破產的,哪個不是有錢人!


現在最酷、最前衛的是:當個現代窮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將變窮,真的,「每個人」!而且很快就會發生。過不了多久,我們每個人都會「明顯的」比現在窮。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學會這門藝術:怎麼當個有格調的窮人。其實,只要掌握住訣竅,真的可以一毛錢都不必花,照樣過得很富足。
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您,富足的秘訣何在!
一門真正的「生活藝術」:教你如何對抗盲目消費的意識型態。
「幸福」才是一種奢侈,而且還是種人人都負擔得起的奢侈!


亞歷山大.封.笙堡之珠璣妙語,讓我們領略到:美好而有格調的生活,根本無關乎存款多寡。富裕,常常是擋在幸福前的一塊大石:


「這些觀念包括了:願意放棄--放棄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自主性--不拿別人的生活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正確的態度--經濟狀況走下坡,並不代表天要塌下來了……。基於個人經驗,我絕對有資格告訴各位:只要態度正確,『變窮』甚至可以是一種優勢:因為,它會讓你變得更有格調。數百年來,我的家族不斷在變窮,值此「變窮」之盛世,我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應該把一些寶貴的經驗提出來跟各位分享,尤其是:如何讓自己在變窮的過程中,依舊覺得富足而美好。」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封.笙堡(Alexander von Sch?nburg)

一九六九年生。任自由記者多年,曾為多家報章雜誌撰寫過文章,其中包括:《君子雜誌》、《德國時代週刊》及《時尚》等。亦曾擔任過柏林《法蘭克福匯報》的編輯,並為《南德日報》撰寫過專欄。他是德國知名作家團體「大眾文學五重奏」的成員之一,此團體於一九九九年共同出版過《皇室悲傷》文集,集結五人聚會時的文學文化對話和寫作集,遂成為德國大眾文學的新清談派。目前為自由作家,生活於波茨坦及柏林兩地。二○○三年的暢銷大作為《快樂戒煙人——如何愉快地戒煙》。


 

 

 


窮得有品味

Die Kunst des stilvollen Verarmens


書摘



別越吃越笨


現代人爲了打發時間而吃,爲了消除苦悶而吃,高興也吃不高興也吃,縱使我們不覺得餓,只是有點食欲也吃。當前減肥工業是歐洲和北美洲唯一營業額節節上升的産業,但是讓大家花最多錢的卻是各種外科手術或治療,舉凡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還有因肥胖而引起的關節問題和脊柱問題。現代工業在人們貪吃的弱點上,查找最具開發潛力的市場。單是美國人,每年花在開刀把自己的胃縮小的錢就高達三十億美金。

怪哉,幾世紀以來,豐腴一直是財富的象徵。怎麽從五十年前開始,我們的文化圈裏突然風行起苗條了?喔,對了,是骨瘦如柴的辛普森夫人----讓英皇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的溫莎公爵夫人----她喊出了這樣的金科玉律:「你永遠都不會太有錢或太瘦。」天啊,一個人當然可能太瘦!辛普森夫人這番話,讓無數年輕人爲之瘋狂,但說穿了,其實是年輕人對上一代人好吃行爲的反動,而且他們這種瘋狂「想瘦」的行徑,難道不是另一種披著文明外衣,骨子裏卻在殘害健康的極端主義嗎?

無論辛普森夫人喊出來的口號有多愚蠢,不容否認的是:苗條如今已成了身分地位的象徵。如今社會下層次結構的人的確深受肥胖所苦,中上層次結構的人則一心追求纖瘦、窈窕的完美身材。在柏林北邊的工人區新肯恩,或在慕尼黑的哈森貝格,油膩膩的沙威瑪和薯片幾乎成了衆人的主食,但住在柏林市中心的有錢人卻流行吃輕盈的芝麻菜,哈肯遜市集上甚至開了一家名爲「牧草屋」的露天飲料吧,專賣富含維他命的飲料,比方說現榨的新鮮小麥草汁,甚至還賣姜湯。這些時新的健康飲食竟然比工業化的加工食物還昂貴,又是一則現代都會傳奇!其實,不管是蘿蔔、蕃茄、蘋果、豆子、馬鈴薯或洋蔥----科學家不斷在這些食物中發現新的營養素,它們不但對我們的健康不可或缺,還是市場上最便宜的東西。

雖然大家都知道,食物跟身體健康的關係密不可分,但飲食習慣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是最近才被科學家(再度?)發現。從前人們常說:「吃魚會變聰明」、「吃太飽不愛念書」,我們總稱這些話是老祖母在念經。近年來,科學界耗費鉅資終於真的證實了:吃魚能提高智商,吃太飽會讓人變笨、變沮喪。

英國的慈善機構「心靈」曾長期贊助一項有關食物對心靈影響的研究計劃。二○○四年終於有了結論:持續吃太飽,或攝取過多的糖、咖啡因、酒精,都會阻礙身體分泌血清素,這是一種身體自然分泌的「快樂激素」,但相反的,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和魚類卻有助於大腦分泌血清素----不過,縱使是蔬菜水果也不能吃得太脹。

魚類所富含的Omega 3脂肪酸對大腦有神奇的保護作用,它就像是大腦的潤滑劑一樣。英國布裏斯托大學的教授彼得.羅傑斯乃飲食學專家,他曾經說過,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和規律攝取魚肉,對治療輕度偏頭痛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還可以提升我們的腦力和智商。在「心靈」協會所贊助的研究計劃中,受邀參加實驗的偏頭痛患者必須強制改變飲食習慣,他們必須在實驗過程中大量攝取蔬菜和水果,並規定他們每天至少要喝兩公升的水或無糖飲料,一個星期至少要吃一次魚。實驗結果令人驚訝,百分之八十的病人表示,他們「明顯」覺得自己的精神狀況改善了,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完全康復。

北倫敦大學的大腦化學研究院院長麥克.克勞福甚至提出以下論點:由於飲食不當,人類大腦的演化----在幾千年的進步之後----竟開始反向了。如果他的研究結果沒有錯,那麽,英國人每經過一代,就要減少百分之○.五的「遺傳智商」,如果一直這麽下去,那我們真是要爲英國朋友擔心,總有一天,他們的子孫會連閱讀《太陽報》都覺得太難。雖然我們不像英國人,一早就吃油膩膩的肥豬肉當早餐,一整天離不開加工食品,但基本上我們的飲食習慣跟盎格魯薩克遜人沒什麽兩樣。我們同樣也在越吃越胖,越吃越笨。沒錯,就像字面上所講一樣,越吃越笨。根據康橋大學最新的研究證實,我們的每一頓飯、每一次進食,都會影響大腦的作用。所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真的該再次回歸那不被我們放在心上的老祖母箴言了:「吃魚會變聰明」、「吃太飽不愛讀書」。

導致我們把身體當作垃圾焚化爐來糟蹋、濫用的元兇,除了我們這群自食惡果的「愚蠢消費者」之外,還有食品工業。多年來,食品工業不但一直致力於生産廉價食物,而且還不斷通過工藝革新,企圖把對大腦有益的營養素通通從加工食品中剔除。對大腦非常好的Omega 3和Omega 6脂肪酸其實不僅存在魚肉裏,還存在於其他肉類、奶類、蛋類和蔬菜裏。但工業化農業與加工食品研究中心卻無所不用其極地想把它們從食物中剔除,因爲只要有這些營養素存在,加工食品就比較容易腐敗。所以,他們要把這些營養素從加工食品裏徹底剔除,比方說義大利臘腸和冷凍披薩等。於是,我們所攝取到的脂肪絕大多數是會讓我們動脈阻塞的飽和脂肪酸。

並且,由於使用沒有營養素的化學肥料比較便宜,所以我們的農作物也變得越來越缺乏維生素了。爲了讓産品能保存得更久、顔色更鮮豔、味道更濃郁、更吸引人,食品加工業不斷在我們的食物中添加化學成分,卻嚴重危害到我們的健康。

從前大概只有所謂的五分鐘速食鍋或速食麵裏含有防腐劑,但今天你到超級市場去,幾乎沒有一樣加工食品裏不是富含防腐劑、穩定劑、氧化劑、化學調味料、抗氧化劑或色素的。調理包、速食包、罐頭食品裏放了最多上面提到的添加物,爲了省一.七至八.四分鐘的時間,人們煮義大利面時不再用新鮮蕃茄,而用粉末調出來的醬汁,煎法式薄餅時不再用簡簡單單的兩、三樣材料,而要用冷凍櫃裏的加工麵團,煮綠色花椰菜時不用橄欖油,要買花椰菜鮮味露,爲了節省那一丁點時間,你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健康,還有更多的錢。

美國賣得最好的食物之一是「吞吉司」(Twinkies),小小一條,吃起來像太甜的海綿,但其實是蛋糕。根據廣告的說法,它是學童下課時間最理想的點心。吞吉司的包裝上完全沒有注明保存期限,或許根本不需要吧,因爲它是百分之百化學合成物。如果把它丟在窗臺上,不管幾天,再餓的小鳥和螞蟻都對它不屑一顧;它們似乎比人類聰明,知道這東西對它們不好。在美國有個判例,一位舊金山的律師爲了幫助犯謀殺罪的當事人減輕刑責,舉證他的當事人在犯罪前吃了太多吞吉司,所以沒有充分的行爲能力----也就是說,其當事人的判斷力嚴重受阻。法官雖然沒有接受這項論證,但卻同意,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確實導致被告的精神狀態異常沮喪,被告因此獲得減刑。


 


 




 


啤酒替換匍萄酒


當我還有份穩定的工作時,我根本不在乎自己吃了什麽。忙碌的上班生活,讓「吃」只是爲了獲得體力:只要是熱的就行,管它油不油膩。至於在家裏,基本上我老婆只煮有機商店裏買回來的有機蔬菜。但我從來不在乎:在有機店商裏買三顆蕃茄、兩根黃瓜的價錢,在阿迪超市能買滿滿一推車的食物。路邊賣的便宜香腸和家裏煮的有機蔬菜----對我而言都沒有差別,也沒有意義。直到我失業了,再也沒有那麽多錢可以花了,這一切才有了轉機。

當然,我們還是會到有機商店去買東西,不過現在我很清楚:這很奢侈。我還刻骨銘心地記得,當我正在爲多領一點失業救濟金,而跟我的「個人工作者」失業救濟金申請表奮戰時,我太太如何提著有機商店的昂貴雞蛋回家。蛋盒上印著無數小小的有機商標,另外還有一個商品檢出基金會的標誌,上面還印著「高質量」的字樣,此外還有許多很可笑的圖案:一群快樂的雞,有的窩在乾草堆上,有的正在幸福地啄食--物,有的則端坐在窗臺邊。

我太太堅持只買:被人道對待的雞所生的雞蛋,幸福快樂的牛所分泌的牛奶,生長在野外、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心滿意足的紅蘿蔔和小黃瓜,我不得不繃緊神經,對每根義大利瓜的價錢斤斤計較。

自從晉升爲現代窮人後,我才知道質量的重要性。我終於體認到:只有當你不能再浪費了,你才會開始懂得要分辨事情的重要性,並且開始避免購買多餘的東西,還能學會怎麽去珍惜那些對你真正有意義的事物。

最近我遇到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令我驚訝的是:他竟然不喝匍萄酒了。我一直記得他是個品酒高手,愛酒成癡,還是佳士德甩賣會專屬的監酒專家。他直接了當地跟我說:因爲他再也負擔不起他喜歡喝的那些酒了,一切都成爲過去時了。現在,連等級較差、勉強能入口的波爾多紅酒他都買不起,而他又不願意降低品味喝那些便宜的爛酒,所以現在他不喝匍萄酒了,只喝啤酒,一種除了水之外,世界上最純淨的飲料。

在我們把義大利波塞可氣泡酒當水喝的富裕年代裏,我們總把啤酒視爲勞工飲料,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不是嗎?我們在哪個正式場合用啤酒招待貴賓?我們招待貴賓的永遠都是匍萄酒,因爲我們認爲,匍萄酒比較高級----縱使它是種被下了毒也不一定嘗得出來的飲料。

如今,就連曾經被視爲歐洲最具權威的品酒專家,也根據他多年來的喝酒經驗結論出:今後他只喝啤酒。或許我們都該效法他。讓我們從義大利波塞可氣泡酒回歸到純淨的啤酒吧!這樣的回歸----具體而完美地----揭示著,我們這些在經濟上變成弱勢的現代窮人,將取得甘甜而美好的文化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