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遼太郎紀念館




兵庫縣縣立美術館


   



被譽為「日本最優秀建築師」的安藤忠雄,
作品特別能夠呈現日本「寒素枯澀之美」的空間美學。


『建築的一半依賴於思維;另一半則源自於存在與精神 ...


---- 安藤忠雄


我從小就很喜歡建築,舉凡比較特殊獲有創意的建築照片或資料,我就會很刻意的閱讀及想辦法蒐集,當然,我也喜歡傳統建築,尤其是木建築,所以我有次去日本東京上野國立博物館參觀的時候。還特地買了二本有關日本寺廟木建築的結構圖返回台灣收藏呢!


只是,我後來爲甚麼沒有走上建築這個行業,或許這和高中一起在美術教室練習素描的同學問我爲甚麼後來大學沒有去念美術系的道理一樣!反正我這個對甚麼都喜歡參一卡的個性,念大眾傳播或許是最適合的吧!算啦!以後有空在多談自己吧!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所知道的偉大建築家之一「安藤忠雄」: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作品,在台灣擁有許多的支持與崇拜者,他擅長以混凝土、木頭、水、光來營造空間,融合日本傳統的禪風與現代及簡主義的精華,發展出獨樹一幟的空間美學,單純卻有力,沒有意識形態的花稍,不故弄玄虛,這讓安藤忠雄被譽為「當今在世最偉大的建築家」之一。


 


建築空間的對話


以下是有關於安藤忠雄建築語言的對話


環形廣場,仰看天際線,除了安藤式的幾何形線條外,因應光影的變化,隱約可見日晷般的形象,暗喻著時光不息。


 普立茲克國際建築獎得主安藤忠雄,創設事務所執業三十五年來,大部分傑出的作品都集中在育養他的故鄉大阪,他至今仍然在那裡生活、工作。
 因為「看到台灣年輕人眼裡散發出對建築的熱情」,他深受感動,親自為台灣建築人設計旅程。


 以大阪為起點,從西元六世紀的飛鳥古墳遺址、十二世紀鎌倉時期的水利工程,到瀨戶內海裡的直島,最後以兵庫縣南部的淡路島做為這趟建築旅程終站。透過有系統的作品導覽,展現他的建築哲學與人生觀。


確立人生的目標
 安藤忠雄喜歡旅行,他的作品靈感與人生歷練有一部分來自旅行,四十年前一次遊歐搭船歸途中,他從印度恆河畔居民的生活裡體悟了「生死一體」的生命哲理,也確立自己的建築家志業與人生目標,那年,他二十四歲。


 對他而言,旅行不是單單只為了觀看建築實體而作身體移動,而是內心深化的思索與探究。


 「簡潔、低科技、高度與環境結合、獨特的日本風、深化的東方哲理。」是他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從千年古墳遺址到觀光發達的淡路島,清水混凝土、未刷漆的木、透光的玻璃及鋼等建材,共同塑造建物的樸質感。


 安藤忠雄強調「人、建築與環境共生」,建築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媒介,也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打破一般建築立於地面的特性,而隱於地,藉由人工化設計與自然融合,一點也不突兀。


 遠眺只是一道牆、一座池,走近卻別有洞天。他的建築適合由高處遠眺,一片大地上層層綠林,一排排的櫻或竹,三、兩株松,一道灰白的牆,有時是大圓柱,宛如日本流插花盆景。


 安藤忠雄的作品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找不到門,卻處處是入口」。牆是第一個映入訪者眼簾的建築元素,順著牆走會找到坡或階,入口隨即顯現。幾何形式則是他建築的共通點,從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弧形、圓形、橢圓到環形。


 由平面來看,建物的線條從直到弧,自簡而繁。立體來看,又可以見到正方體、長方體、角錐體、圓柱體、圓錐體、球體到橢圓的蛋體,無論是俯仰角或者近身環繞建築體瀏覽,都看得出直角六面、八面及非直角多面的空間變化。


 置身於建築空間裡,光是細品這些幾何形體,藉由切割、複製、增生、旋轉、平移、交雜、堆疊、對稱、變形等不同手法相互結合,就是一場視覺的饗宴。


 如果說建築是藝術品,安藤忠雄無疑地把自己的人生觀和對生命的看法寄寓在他的作品裡。虛實穿梭、陰陽交錯、生死交融;空間建構時間,而時間在空間裡流轉。


 他運用建築物的實體,對應光、水、風、雪等大自然的「虛」;透過光影的流動,即便是單調的清水混凝土牆面,也能變化出明亮及陰暗的效果;一下一上的坡與階交會;每一次深入地獄的瞬間,也會有種天堂就在眼前的光明,然而光明到了盡頭,又是另一個向下的入口,死亡與重生不斷交融。


 安藤忠雄以「牆」作為世界的開始,刻意拉長參觀者的動線,提供訪者心情沈澱與探索的時間,而這時間引導出的內心思考隨著足跡漫進建築空間裡持續流轉。


日本傳統禪風與現代極簡主義的融合


 峽山池博物館及飛鳥博物館二座位於大阪的公立博物館,經過安藤忠雄的設計,古老的文化遺址轉化為生動的歷史教材,空間裡處處可見時間的足跡。


 峽山池博物館是安藤忠雄在二○○一年完成的作品,原來是十二世紀日本鎌倉時代供應附近農耕及生活飲水的一座人工湖,為了讓參訪者對環境有深刻的印象,進入館區前必須經過一條可以瀏覽大半湖面的環堤小徑,而人們對湖水的一點視覺暫留影像會延伸到博物館入口前的一片三面水簾瀑布,穿越絹絲般的水廊,時間隨著空間流動。


 接著進入環形廣場,仰看天際線,除了安藤式的幾何形線條外,因應光影的變化,隱約可見日晷般的形象,暗喻著時光不息。


 一進到博物館室內,就會被高 十五公尺 、長 六十公尺 的巨大堤岸剖面模型所震懾住,安藤忠雄以營造空間與環境氛圍的手法,來表現水利基礎設施工程的雄偉,讓展品本身的時間自然呈現。


 坐落在大阪府南河內郡盆地上的飛鳥博物館,原為日本六世紀左右的兩百座墓群遺址,安藤忠雄順應地形坡度,設計出一個龐大的階式廣場,作為博物館屋頂,地面下的博物館宛如古老日式墳下的埋藏品。建築成了大地的延伸,同時也銜接千餘年前古老歷史的軌跡。


 到達飛鳥博物館時,「找不到門」讓參觀者感到困擾,順著安藤式高牆夾縫間的緩坡走,可以找到博物館的主要入口,大廳天井是全館唯一的光源,順著主展區環形向下遊覽,整個展場營造進入古墳密室的氣氛。


 安藤忠雄在這座博物館裡寄寓他對生死的體悟,他運用高牆切割建築體的某些部分,塑造峽谷般的空間壓迫感,無論是緩坡還是只夠一個人身行走的階梯,在上下對稱的設計下,人生的起伏與生死的輪迴,走過一遭,點滴自在心頭。


 有趣的是,從廣場一階階爬到高點時,必須再下坡才能回到入口。最後沿著環館山徑登上小丘回望博物館,剛才一連串生死一體的經歷,卻被眼前迷人的日本流造景沖淡,建築成了造景裡不可或缺的飾物。


藝術、建築與環境和人對話的交流
 安藤忠雄在直島南端的作品幾乎是為了島的環境營造而作,這裡早期是日本醫療廢棄物安置處,在日本幼教企業福武(巧連智相關企業)的贊助下,他花了十年改造直島,現在這裡是藝術與建築、建築與環境、人與藝術對話和交流的島嶼。


 直島美術館被國際知名藝術策展人南條史生認為是日本最好的美術館。安藤忠雄透過藝術,讓建築與哲學對話。館中一件由布魯斯.諾曼(Bruce Nauman)設計的作品《一百個生與死》,在安藤忠雄的設計下,藝術家透過簡單的霓虹燈裝置,探討一百個生活行為與死亡的關聯,參觀者則遊走在建築家預設的環形坡道與階梯間,經歷一段段生到死,盡頭走到出路,累了也還有機會在場內的椅子上休憩思索。


 地中美術館則是他透過建築玩藝術的另一件作品,他運用一個全白的空間凸顯印象派大師莫內的作品《睡蓮》;以自然光對應華特.馬利亞(Walter De Maria)的作品,大理石反射出的光影與四周塗金的方柱,空間也是藝術品的裝置之一。


 從早期的文化遺址到結合藝術家作品,安藤忠雄的建築本身就是個藝術品,體驗過大阪與直島的建築景觀後,安藤忠雄以淡路島的作品為建築旅程的終曲。


 如同交響樂曲般,經過序章、及曲中的轉折後,最後的樂章通常回歸到創作者的中心意念,而淡路的夢舞台、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他的夢在這裡實踐,完整呈現他的建築哲理與幾何形式。


 在淡路夢舞台裡,幾何形式運用極至,其中餐廳區透過一個類祭壇式的橢圓形水域,方與圓、緩坡和陡梯,在順境中見崎嶇,柳暗後有花明的人生觀在此湧現。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更十足的宗教味,安藤忠雄利用水與富有生命力的荷花作為象徵要素,把它安排在入口處,利用橢圓形的荷花池做為佛寺屋頂,池中有一條通往水池下方的樓梯入寺,而圓形水御堂就在這片靜謐水池的下面,池緣一隅植竹,粉雪紛飛伴著黃竹搖曳的身影,意境美得像幅畫。


 如同安藤忠雄所說,旅行不應只是為了觀景而作身體移動,看他的作品不僅是一幕幕視覺的饗宴,同時也深度感受他建築哲理與人生觀的真實呈現。


 


 


安藤忠雄簡歷19419月13),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築師


安藤忠雄甚有傳奇性,在成為建築師前,曾任貨車司機及職業拳手(成績:231337平手),其後在沒有經過正統訓練下成為專業的建築師。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東工業高校畢業後,前往世界各地旅行,並自學建築。1969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76完成位於大阪府的住吉長屋,是兩層高的混凝土住宅,已顯現其設計風格。其後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1980年代參與關西周邊地區(神戸北野、大阪心齋橋)的商業建築設計,1990年代以後,參與公共建築、美術館建築等大型計劃。


接連發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業建築,引起風潮和討論,名聲也開始快速累積,從博物館、娛樂設施、宗教設施、辦公室等,作品的領域寬廣,通常都是大型規模的建築。但也有人認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築特有的魅力。


1995,安藤忠雄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把10美元獎金捐贈予1995神戶大地震後的孤兒。


 


簡歷


出生於大阪市。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美國歐洲非洲亞洲旅行,也順便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那個時候,他的攝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築師路易·的作品集中。安藤忠雄是雙胞胎中的的哥哥。雙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東京開設北山創造研究所,經營企業經營顧問、商品設計。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築師北山孝二郎(因為與美國建築師彼得愛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築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園;位在神戶市生田區)是在1977時,與弟弟孝雄所屬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並未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僅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一小段時間。在高中畢業後,參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種由大學教授創立的研究班,屬於大學教育的一種),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長澤節所創立,被稱作是「傳說中的美術學校」,畢業生包括飯野和好金子功寺門孝之山本耀司等人,畢業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業界第一線活躍的創意工作者。之後獨自利用各種管道學習了室內設計和製圖等技巧。在成為建築師之前,曾經擔任過以關西為中心,許多茶館或咖啡廳的室內設計。


1969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設計了許多個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長屋(住吉の長屋)」獲得很高的評價,大規模的公共建築到小型的個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築學會獎的肯定。此後安藤確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形狀為主的個人風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評價。1980年代關西周邊(特別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橋一帶)設計了許多商業設施、寺廟、教會等。1990年代之後公共建築、美術館,以及海外的建築設計案開始增加。


·       1987 - 擔任耶魯大學的客座教授。


·       1988 - 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       1989 - 擔任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


·       1997 - 擔任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


·       2003 - 東京大學退休,轉任名譽教授


·       2005 - 獲得東京大學的終身特別榮譽教授


獎項


·       1979 - 日本建築學會賞(住吉長屋)


·       1983 - 日本文化設計賞( 六甲 集合住宅)


·       1985 - 芬蘭建築師協會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獎


·       1986 - 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新人賞(中山邸)


·       1985 - 毎日設計賞


·       1987 - 毎日藝術賞( 六甲 教會)


·       1988 - 13回吉田五十八賞(城戸崎邸)


·       1989 - 法國建築學院獎賞


·       1990 - 大阪藝術賞


·       1991 - 美國建築師協會(AIA)榮譽會員、美國科學院和文學藝術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紀念獎


·       1992 - 1屆卡爾斯伯格(Carlsberg)建築獎(丹麥)


·       1993 - 皇立英國建築師協會(RIBA)榮譽會員、日本藝術院賞


·       1994 - 26回日本藝術大賞(大阪飛鳥博物館)


·       1995 - 1995普利茲獎1994年度朝日賞、第7回國際設計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騎士級)


·       1996 - 8回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第1屆國際教會建築獎


·       1997 - 德國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皇立英國建築師協會皇家金獎章、第4回大阪吉瓦尼斯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提升至軍官級)


·       2002 - 美國建築師聯盟金牌(AIA金牌)、京都賞思想・藝術部門受賞


·       2005 - 國際建築師聯盟金牌(UIA金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