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46910088735818514  

 

歐洲有個「萊茵河」舉世聞名,

將「萊茵」這兩個字,順序顛倒,

就成了緬甸的「茵萊湖」。

坦白說不論面積和名氣,

緬甸的「茵萊湖」都沒有歐洲的「萊茵河」大,

但是卻有很多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旅遊者,

把茵萊湖譽為「緬甸的一滴眼淚」。

讓茵萊湖更添加了幾許文學浪漫之美。

 

不過,若從事實的生活層面去觀察,

生活在“眼淚”中的緬甸人,

其實臉上是看不到悲傷的,

因為緬甸人生活雖清貧,但天性善良樂觀。

居住在茵萊湖上的人,

他們居住的高腳屋就建築在水面上,

以橋相連的高腳屋群便逐漸形成了水上村落,

村落之間則只能使用小船相互往來。

每天早晨,水上村落在霧靄中如夢如幻,

早出的漁船散落於湖面,

真的很有潑墨山水畫的意境。

 

18000395_201308160946108884300 (1)  

 

「單腳划船」的捕魚方式

 

茵萊湖位於緬甸撣邦西南部的石灰岩高原上,

整座湖長22公里,寬10公里,三面環山,

湖面不僅寬闊,

湖水的顏色也經常隨天氣變化而顯得氣象萬千。

當您坐在柴油發動的船筏上,

隨後面螺旋葉片轉動所激起的小水花,緩緩地前進,

當黃色混濁的湖水漸漸變綠變清時,

美麗的茵萊湖就在眼前了。

 

只見整個湖泊上,羅列著猶如天上星星的小魚舟,

上面站立著拿著漁網捕魚的漁夫,

最令人奇特的是,

每個漁夫都是保持著“金雞獨立”的方式站在船頭。

靠近仔細一看,

原來這裡的漁夫是一隻腳站在船頭,

另一隻腳則穩穩鉤住約一人高的槳,

就像用圓規畫圓一樣,在水裡劃來劃去,

起初很多人都或許以為是槳綁在他們腰上,

但只要仔細觀察,會發現那支槳是緊緊靠在漁夫的肩窩,

藉由漁夫的肩及腿、腳間相互的配合划動,

用來來保持船的位置和方向,

如此一來,漁夫就可以騰出兩隻手來收網、放網。

 

當然啦!這裡的漁夫也未必各個工夫都那麼的好,

有時候功夫稍差點的人,還是需要用手扶住槳的。

但若看著他們將沉甸甸的魚群收上網時,

還真怕他們單只是支撐著一條腿會站不穩而掉下去呢?

試想我們平常人在陸地上,

若採”金雞獨立”的方式大概也站不了多久?

何況是要在船上金雞獨立!

可見他們工夫真的硬是要得,

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穩穩地單腳站立在船上,

穩穩地繼續畫著圓前進。

 

images  

 

「貓跳寺(Nga Phe Kyaung)」

 

俗諺說有魚就有貓,

茵萊湖這個地方就像緬甸許多地方一樣,也盛產貓狗,

而且牠們總是懶懶地躺在地上。

不過在著名的「貓跳寺(Nga Phe Kyaung)」裡,

旅客可以看到好幾隻非常活躍的貓咪。

“貓跳寺”這個名稱是當初是一些遊客給起的名,

後來來此地的遊客都沿用這個名稱,

導致原來的名字已經沒人記得了。

 

進到寺廟的大殿裡,就可以看到空地上躺著幾隻貓,

週遭圍繞著一群觀光客競相拍照,

過了不久後,一個緬甸小孩突然走了出來,

然後就坐在中間的空地上,

右手拿著一個直徑約40釐米左右的鐵圈,

左手往躺在地上的小貓屁股上拍了拍,

只見那貓昂頭後稍稍頓了一下,

然後“噌”地一下,輕鬆穿過了鐵圈,

此時遊客們紛紛發出一片驚歎聲,

這隻小貓跳了幾次後,會再換上另一隻貓,

“成功率”可以說是百分之百。

據說小貓這手絕活,

是廟裡的僧人在坐禪誦經之餘培養訓練出來的,

沒想到因此“一跳成名”,

也讓這座寺廟因而遊客(香客)不斷。

由於這些貓開始就吸引了遊客的眼光,

倒讓殿裡的佛像似乎被大家給冷落了

其實這間位在茵萊湖畔的木造佛寺,

本身已有一百五十五年的歷史,

寺裡有古董級的金身佛像。

此廟和水上花園相鄰。

全木結構的建築四週都是美麗的風景,

透過的木窗、陽光投射下金色的陰影,

會讓人感到心情特別的寧靜。

是一個非常適合靜靜坐一坐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