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周六下午到位於松江路九三巷的「93巷人文空間」,


主要是去為朋友站台捧場,


因為我這位擔任某旅行社老闆的朋友和他友人,


共同發起創立一個「中華休憩樂活文創發展協會」的社團組織,


承蒙他看得起,把我列為會員,


因此在票選協會理監事的會員代表大會舉行的時刻,


我當然得在假日中抽空參加,補足與會的人數,


讓所有理監事得以順利選出。


 


93巷人文空間」系為天下〈遠見〉雜誌所經營的咖啡廳,


結合了精緻的書本、誘人的咖啡及點心,


以及多姿多采的人文活動,


提供一個可以靜思、閱讀、談話、以及學習的場所。


 


因此在開完會、投完票後,


我理所當然的也順便逛了一下這家充滿文人氣息的咖啡廳,


也因為這個短時間的逗留,


讓我買到了一本好書「新台灣灣之光100」。


 



 


 


「新台灣灣之光100」這本書是由遠見雜誌編輯部所出版的。


係遠見雜誌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年的關鍵時刻,


希望彰顯新台灣生命力,給台灣打氣。


所推出的專輯,藉此告訴世人,


台灣不是只有亂的這一面,


台灣還有善的、好的、激勵人心、


也就是擁有厚實軟實力的那一面。


 


在這本專輯報導中,


一共報導了99個台灣人(或團隊)的奮鬥故事。
他們的共同特色是:


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


並在彼此的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獎,


因而揚名海外的事蹟內容。


長久以來,由於台灣在國際政治上一直被孤立,


透過這些台灣之光,剛好可以讓全世界看得到台灣。


在這些新台灣之光的每一個人的背後,


都在在的證明了他們努力成長奮鬥的精神,


也同時包含了台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


更彰顯出台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在這九十九位的新台灣之光中,


年紀最小的是小提琴手曾宇謙,


他今年才十六歲。


學琴一年,六歲就上台比賽;


九歲拿到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


十一歲參加國際賽,得到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三名,


去年還在西班牙拿下薩拉薩德大賽首獎,


是台灣第一位在這兩項比賽獲獎的音樂家。


但是他並不是只有天分而已,


他練琴比誰都認真年紀。


 


而在這些新台灣之光裡,


超過七十歲的有二位,


其中的一位是國際攝影比賽常勝軍江村雄,


二十多年來他已獲得八千多張入選證,以及六百餘面獎牌。


今年,他又以年度累積令百零六分,


創下藝術組世界第二與自然組第三名的紀錄,成為台灣奇蹟。


 


另外入選新台灣之光的九十九個人物(或團隊)中,


二十歲歲以下的有五個,


二十歲到三十歲歲以下的有二十五個。


這些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世代的傑出表現,


特別是在過去台灣較不重視的領域,


如運動、技藝與表演雜技。


 


而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新台灣之光代表的約有二十餘位,


剛好顯示了台灣中生代人才輩出。


其他的代表還有在研究領域的傑出學者和慈善家等。


 




 


其實看完這本書以後,


這九十九位代表〈團體〉的奮鬥故事都令人感動,


也相當值得我們學習。


但其中最令我感動的,


首推景美女中的拔河隊,


這些團員有的家境並非很好,


但由於校長的熱心奔走,


學生們努力辛勤的鍛鍊,


終於在世界大賽中打敗強敵中國隊贏得世界冠軍。


贏得世界冠軍,大敗強敵中國隊固然值得大家讚佩,


但是最讓我動容的是這些就讀高中的女孩子,


竟然可以為了參加世界性的拔河競賽,


為了符合教育部的補助標準,


不惜捨棄小女生愛美的天性,


毅然的下定決心,每天加餐飯增重,


為的就是要取得參賽的資格。


 


在運動的各項比賽中,大多為個人競賽項目,


因此個人得獎者的傑出表現,


大半是因為個人的天賦及辛勤的練習互相結合的結果,


雖然能從眾多佼佼者脫穎而出實屬不易。


但畢竟拔河是一種必須有多數人組合而成的一種團體競技,


能夠彼此之間互相打氣,集體練習,發揮團體的力量,


因此榮獲世界比賽冠軍更屬不易阿!


 




 


 


努力未必一定成功,


但是成功者一定是屬於努力過的人。


大家都曾過上面這句話,


也覺得這句話已經是老掉牙的說詞,


但其實不然,若您閱讀玩了這本「新台灣灣之光100」後,


您就會更加了解上面這句話的精髓。


好書值得推薦,uncle在此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讓我們學習這些傑出人是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好讓我們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精彩!


 



 


 


延伸閱讀


 


○「93巷人文空間」:


 


一顆人文種子在九十三巷萌芽〈93巷人文空間創辦人高希均〉


 


二十八年前蘊藏於內心的一個嚮往:一個小小的店,有書、有咖啡、有知識份子進出、有人文氣息瀰漫、有進步觀念激盪,終於將在台北的一條小巷中出現。這個取名「人文空間」書香園的誕生,要回溯到一九七二年我在哥本哈根教書的那段日子。


 


那時,從地大物博的美國,來到小而美的丹麥,立刻對北歐人民在生活品質及生活情趣上細緻的追求,產生了一種羨慕。常令我驚喜的是:穿過大街或走進小巷,終有埋伏的、外表不出色的、不期而遇的小咖啡店、小甜食店、小書店、小畫廊、小花店及小酒店。那些小店,都有它迷人的內在美,特別是擁有使人樂於再回來的親切氣氛。


 


如果哥本哈根能,台北能嗎?也許我們不要再悲觀。舉例來說,散佈在師大及永康公園附近的,就有一些出色的小咖啡館、小花店及小禮品店。近年來台北更出現了不少有創意的藝文空間。誠品書店就是一例,它變成了台北人值得驕傲的地標。因此,我寫過:「一個都市可以沒有迷人的夜總會,但不能沒有精緻的書店。」、「擁有小書店多的城市,遠比擁有大銀行多的城市更富有。」


 


松江路上的九十三巷,提供了一個可能。這條小巷及附近的轉角處已經擁有了幾家有品味的小咖啡店、小餐廳、小畫廊。且看它們的名字:「書香天下」、「寂寞聖賢」、「賴著不走」、「紐約Bagels」就引人流連忘返。 現在要擴大這條文化小巷的豐富性,我們結合了精緻的書本、誘人的咖啡及點心,以及多姿多采的人文活動,提供一個可以靜思、閱讀、談話、以及學習的場所。


 


由於所設計的活動(如講座系列)偏重人文,而人文精神正是當前台灣社會所最欠缺的,因此,將這個場所取名為「人文空間」。英文是Cafe Encounter,意含在這個時空中,「千禧相逢」的緣份。


 


最為難得的是:由於室內設計大師姚仁祿先生的親自設計及參與,加上他的工作同仁的投入,使這個「人文空間」,即使在諸多限制下,展現了和諧與高雅的空間、以及無法抗拒的人文氣質。看來簡單的設計中,蘊藏了設計者最多的巧思。


 


透過巧思所散發的神韻,我們立刻感受到:書櫃比酒櫃更醉人。一牆書比一壁精品更引人入勝。生活的情趣是一本書、一杯咖啡、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生活的豐富來自閱讀、學習、參與、分享。


 


就「天下文化」已出版的社會人文系列來說,我們就擁有這些重要的傳主及作者:齊邦媛、余光中、朱銘、劉其偉、星雲大師、證嚴法師、田長霖、孫震、吳京、郭為藩、林懷民、楊慧姍、張毅、柯錫杰…。當他們以及其他人物出現在九十三巷「人文講座」時,台北的天空就出現了人文的光彩。


 


推動「人文空間」的兩位熱情同事石粵軍與曾文娟,寫下了這樣的自我期許:「人文空間」要提供一種閱讀的空間與心境,要將它變成一個沈思靜慮的心靈旅棧。在「人文空間」,「閱讀」要轉化為一種真實的感動;透過人文講座及相關活動,「人文空間」要變成一個知識激盪的磁場,傳播進步觀念的沙龍。


 


如果這顆人文種子的耕耘來自執著,或者來自緣份,那就是因為「天下遠見」最幸運地擁有了這批年輕、專業而又有創意的伙伴們!伙伴們:讓我們一起用心地來開始耕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