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現代作家中,我家的書架上,


除了「獨步出版社」所出版的一系列推理小說外,


大概只有「村上春樹」的中文譯本作品,


是我全部都有蒐集及閱讀完的日籍作家。


村上作品中的「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1Q84」這三本書,


則是最令我喜愛的小說,


而「挪威的森林」則是我開始閱讀村上作品的第一本小說。


 


 我已經記不得我第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後的感想是甚麼了?


因為已經事隔多年了,那時候還沒有像部落格這樣的平台出現,


所以我就不曾留下任何有關第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的心得文字,


否則的話,將之對照於這次的重新閱讀,


或許可以激發出一些火花出來也說不定。


 




 


 


村上春樹「挪威森林」


 


書中一開始就帶領著讀者走進記憶,走進巨大的森林,


那巨大的林子裡,充滿清新氣息卻又似乎隱藏死亡的晦暗,


但是一旦迷路了就永遠走不出來了。


書中的直子就是因為走不出青梅竹馬的男友的突然自殺,


結果讓自己也走上同樣的一條路,


兩人就這樣永遠留在記憶森林的深處,


但是卻留下主角渡邊,


還得帶著直子的部分記憶邁向另一個人生旅程。


 


其實這巨大的記憶森林裡,


不只讓直子和渡邊君感到迷惘,


甚至還包括了渡邊的花心學長永澤,


以及希望得到永澤真愛的初美。


 


只是唯一不同的,在這片廣大的森林裡,


突然跑進了陽光,有了陽光照射的森林,


頓時又開始春意盎然,充滿著生機,


當渡邊在直子去了療養院之後,


充滿活力的「綠」卻走進渡邊的生活。


 


和敏感纖細,個性無法捉摸的直子截然不同,


「綠」就像是生活在你我週遭的鄰家少女那樣燦爛,


和活在因為青梅竹馬自殺去世哀愁中的直子不同,


「綠」可以像哥兒們一樣和渡邊一起去看色情電影還能和他討論劇情,


而直子則是在療養院裡依賴著集體治療,試圖斬斷過去陰霾的人生。


 


然而「綠」是活生生的,充滿活力的女孩。


而直子最終還是無法突破心理的障礙選擇自殺,


讓關愛他的渡邊,差點也走向精神毀滅的路上。


 


不過好在有「綠」的適時出現,


可以這樣說,「綠」就像是從森林外照射進來的陽光,


是救贖渡邊走向現實世界美好部份的那股力量。


 


渡邊是在直子的離開和難以忍受的大學鬧學潮時遇見「綠」的,


是「綠」把渡邊從虛無縹緲的森林深處帶到現實的人生的。


 


就像在故事的末段,


玲子將精神病院的直子生前,描述給渡聽,


一邊彈奏著披頭四的「挪威森林」,


玲子所彈奏的音符,彷彿是在幫助渡邊對直子的眷戀,


將它們的戀情,做了最後結束的旋律,


兩人並藉著做愛來告別過去,


因而兩人也同時一起勇敢地走出森林。


玲子捨去多年對於精神集體治療體系的依賴,


而渡邊則回到充滿生命力的「綠」的身邊。


 




 


 


單就閱讀「挪威的森林」故事本身而言,


讀者彷彿就像是窩藏在城市的陰冷角落裡一般,


心裡總有著一股近乎呢喃自語的憂鬱氣息,


似乎整個心情被作者給解構出來的感覺。


 


雖然在故書中,


村上並沒有將主角渡邊君與周遭的人物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


但顯然這並不是這篇小說的重點,


而是作者想藉由故事中的情節,對生命的一種詮釋方法:


「死並非是生的完全對照,而是以其一部份存在著的。」


的確,死亡真的只是生命的一部份而已,


若死亡的感覺就某種疼痛似的東西的話,


那麼終此一生都繼續去感覺那痛吧!


而且如果能學到什麼的話,就從中學習吧。」


 


渡邊在直子死亡之前,對直子的感情已經不再是最初那般熱烈,


因此不 不覺中愛上了「綠」,為此,他感到自責,


可是沒什麼好自責的,玲子姐是這麼認為的。


在小說中,似乎處處透露著渡邊這個人的性格,


渡邊終究不適合當作一個永遠活在過去記憶的人,


所以最後他愛上「綠」,我想也是必然的。


 


只是直子沒有辦法救贖自己的命運,


直子的生命本質就是沒辦法真的接受前男友的死,


所以最後她只能自己走向死亡的途徑。


只是直子的死亡,卻也是渡邊生命重新出發的時候,


而且帶著直子死亡的一部份一起獲得重生的。


 


就像村上春樹自己形容的,


「挪威的森林」是一個激烈、寂靜、哀傷,100%的「戀愛小說」,


雖然這樣名詞似乎顯得有點老舊,


但他也想不到比這個更好的說法。


 


而當我在寒流來襲時,


在溫暖的咖啡廳,重新閱讀完整個故事後,


腦子裡不時的會出現好多個片段,


這些片段裡有那一個嚴以待己的「突擊隊」,


那個自殺身亡引起直子和渡邊無法走出悲傷的kizuki


當然還有玲子,綠子以及男主角渡邊的種種身影


連續幾天,他們的故事似乎都一直縈繞在我的腦裡


可見我受到村上文字魅力影響之深阿!


 




 


 


電影「挪威森林」


 


本片由「三輪車伕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執導,


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暢銷同名小說,


這是村上春樹首次被改編成電影的長篇小說,


也是村上的作品第五次登上大銀幕,


影片並採用披頭四合唱團的同名經典歌曲作為電影主題曲,


並由華人攝影大師李屏賓擔任攝影指導。
電影故事以意識流的方式呈現,


循序鋪陳出男主角渡邊徹幽微的心境。


 


開頭是1987年,時年三十七歲的渡邊徹,


在飛機上聽到一曲披頭四的歌「挪威的森林」,


自此墜入宛似流水、也似迷霧的往昔回憶裡

他永遠記得那個患有憂鬱症、情緒極端不定的直子,


還有外向活潑的小林綠


當年,他只有十九歲,遊走於這兩個女孩間,


渡邊徹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愛誰比較多

隨著直子自殺,她最喜歡的歌「挪威的森林」,


這首歌曲卻越來越清晰地盤旋於耳畔


迷惘的情緒,會有終止的一天嗎?


渡邊徹這樣想著,


與小林綠的愛,又會朝著哪個方向去?


此時的渡邊,正面臨這樣的選項。


 


在村上的小說裡,故事中的主角渡徹,


以第一人稱開始敘說著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情愛糾葛。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


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kizuki的女友,


後來kizuki自殺了,


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


 


只是那時候的直子在她美麗的眼眸裡,


不時的會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


兩人的約會型式簡單到可以說是無聊,


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走著。


直到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才發生了性關係,


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了。


 


幾個月後直子寫信給渡邊,


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


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在集體療養階段的直子,


開始逐漸轉為成熟的女性,也更加迷戀它豐腴的肉體。


只是,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卻沒有實際發生性關係,


因為直子還是無法走出kizuki死亡所帶來的悲傷。


但是渡邊約束了自己,甚且在離開療養院時,表示將永遠等待直子。


 


渡邊返校不久後,一次的偶然相遇,


他開始與低年級的「綠」交往。


「綠」同內向的直子,個性截然相反,


「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


 


在這個期間裡,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


一方面,他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


另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的直率表白和迷人的活力。


 


不久後,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


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坦白說,


陳英雄拍攝的「挪威的森林」,


雖然可能和閱讀原著的讀者心中所構建的「挪威的森林」的影像相差甚遠。


甚至連電影中的角色,也都或多少會跟大家想像的不大一樣。


比如說書中的渡邊徹不應該是像電影那樣,


「綠」或許更不像,而直子的差異簡直更加迴異。


 


但即使是這樣,我個人卻感覺非常的好。


因為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太暢銷了,


也相繼出版過好幾個不同語言的版本,


我想每一個讀者的心中,


都有屬於自己版本的「挪威的森林」電影,


而這一部放映的電影版本,


則是屬於導演陳英雄個人的,


透過他的詮釋,讓我們感受到不同於自己的 「挪威的森林」,


這不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閱讀心得經驗交換。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自1988年出版以來,


發售近千萬冊,是日本近代最暢銷的小說,


想改編成電影的電影人猶如過江之鯽,


特別是日本的導演更家想要拍攝他這部作品,


不過都被村上春樹拒絕了,


因為他認為電影無法表達小說中的意境,


這次村上終於首肯並交給一位非日本籍的亞洲導演,


似乎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據說導演陳英雄在巴黎看了法文版《挪威的森林》後,


馬上就有拍成電影的念頭,


後來陳英雄也開始和村上春樹接觸


最初一如往常,村上春樹拒絕了陳英雄,


不過陳英雄始終不放棄這個想法,


經由不斷的說服村上春樹,


最後陳英雄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終於說服村上春樹讓「挪威的森林」躍上大銀幕。


 


 基本上,陳英雄幾乎完全保留了村上春樹的小說主要情節,


也相當程度地逼近了小說氣氛,


我覺得喜歡村上的「挪威的森林」的讀者,


不妨找時間去看看這一部電影。


 




 


 


延伸閱讀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1949112-),日本小說家美國文學翻譯家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1987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沈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譽為日本1980的文學旗手。


 


村上春樹獲獎作品:


 


1979-「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文學賞芥川賞候補


1980-「1973年的彈珠玩具」芥川賞候補


1982-「尋羊冒險記」獲得野間文藝新人賞


1985-「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獲得谷崎潤一郎賞


1996-「發條鳥年代記」獲得讀賣文學賞


1999-「約束的場所 」獲得桑原武夫學藝賞


2006-捷克法蘭茲卡夫卡獎、短篇小說選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獲得Frank OConnor 國際短篇小說獎


2006-「海邊的卡夫卡」獲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2006 朝日賞(文學)


2007-第一屆日本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大賞


 


 


○電影「挪威的森林」小檔案


 


影片年份:2010
    國:
Japan
出  品: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商:山水電影

語  言:
Japanese
色  彩:colo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