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中午,趕著去板橋火車站搭乘台鐵的北迴線區間車,


抵達侯硐〈猴硐〉車站時,差不多是下午一點多。


因為臨出門前曾經在網路查了一下台鐵平溪支線各站的時刻表,


因此得知搭乘十二點二十幾分的區間車,


不但可以在侯硐車站下車,


而且還可以在侯硐逗留一個多鐘頭,


然後再搭乘下二點三十四分,從侯硐開車的平溪線道菁桐。


 


由於走的匆忙,而且又是中午才出發,


所以週四這個下午,我就只能探訪平溪線的侯硐和菁桐這兩個地方了。。


 




                         侯硐車站


 


 



若要談起平溪鐵路的這段歷史,


就不得不提起平溪地區的煤礦產業,


因為平溪最早的鐵道運輸,


是屬於台陽礦業專用的運煤鐵道,


在曾經是煤礦風光一時的平溪山城,


幾乎大半的居民都依賴煤礦產業謀生的。


 


這條運輸煤礦的鐵道,


一直要到日本昭和四年的時候,(西元1929)


才轉賣給當時日治時期的總督府鐵道局,


在經過一番整修後,於該年的十月一日,


開始正是客貨兩用運行。


 


台灣光復後,則由台灣鐵路局接手,


迄今已經高齡八十歲的菁桐老火車站,〈已列入三級古蹟〉


仍然保留了1921年當時開始建造時的木造結構,


車站整個外表老舊而樸素,


讓到訪者充分地感受到無盡的懷古情調。


 


平溪支線這條鐵路,


可以說是兼具礦場風味以及觀光價值的一條鐵路支線,


從三貂嶺站到菁桐站,總長十二點九公里,


鐵軌沿著彎曲而險峻的基隆河谷穿梭,


是平溪鄉居民平常賴以進出的重要交通命脈,


總共要經過15座橋樑與6座隧道。


 


因為往昔礦業的開採,


所形成的菁桐、平溪、石底、十分等四大群聚部落,


可以說是與鐵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說是一日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賴也不為過。


 



 


                             瑞三鑛業選煤廠


 


 



搭乘平溪支線火車,大都由瑞芳或侯硐發車,


我就是搭乘台鐵的區間車來到侯硐等車的。


 


照理說,原本平溪支線是由三貂嶺作為起點,


並同時與開往宜蘭、花蓮的北迴線鐵路交會,


但因為三貂嶺的腹地較小,無法通車、迴車,


故才改由瑞芳或侯硐發車。


 


一般而言,從台北市區出發,


若想要搭乘平溪支線鐵路的話,


可以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就是搭乘台鐵區間車到達八堵,


再經由暖暖、四腳亭等站後,抵達瑞芳換車。


另外一條路線則由台北火車站出發然後抵達瑞芳站或是侯硐車站換車。


 


PS:平溪支線上共有: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等站。



 



           煤礦博物館  願景館


 


 


當我抵達侯硐車站的時候,
真的深深被這個雖然已經沒落的礦區所吸引,
因此我決定除了用相機拍下正常色彩的照片外,
也同時設定相機的功能,
大量用黑白照片來表達這裡的氛圍。


 


走出侯硐車站,
就可以看到街前幾家充滿古早味和樸素的小吃店,
根本無須另刻意尋求復古的意境,
這些店家本身就具有這種特色了!


 


走過這「短短」的一條街後,
來到了煤礦〈博物館〉生活園區的願景館與旅客服務中心,
並可以看到一旁已經廢棄的瑞三鑛業選煤廠。
這家瑞三鑛業選煤廠,
是由瑞芳鎮的礦業鉅子李建興所經營的,
他在1934年創辦了瑞三炭礦,
並承包了所有日據時期三井財團在猴硐的礦場。
當時全盛時期的產煤量佔全臺生產量的七分之一左右,
是當時排名第一的礦業公司,
如今,廠房早已殘破,好在已經被台北縣政府籌建為「煤礦 博物館」,
正好可以讓社會大眾親身在現場體驗一下當年煤礦業的興盛 。


 



  


                                      瑞三鑛業選煤廠


 


 



逛完了昔日的瑞三鑛業選煤廠後,


我走上了舊日運煤礦的運煤橋,


經過了舊礦坑後,


繼續沿著已經荒廢的瑞三煤礦公司大樓,


就這樣一路的往下走,


陸續參觀了昔日礦區的醫療所、工寮,


以及礦場主管宿舍等歷史建築,


這些建築物除主管宿舍已經荒廢掉之外,


目前都還有人居住,


我想應該都是往昔在這裡從事煤礦相關工作的後代吧!


 


走過幾棟昔日的礦工宿舍,


看到經過歲月侵蝕而已經顯現出斑駁的黑牆,


我這才發現,我使用黑白照片模式來拍照,


真的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昔日的礦區


 


 


延伸閱讀:


 


○煤礦〈博物館〉生活園區       


 


瑞三鑛業選煤廠的園區,這個園區在基隆河畔,園區佔地廣大,除了那棟黑色龐然大物--選煤廠外,園區草坪、步道、房舍都已經過整修,走在園區,如同散步在煤礦歷史公園。基隆河裡,有一段深潭,河水湛藍,非常漂亮。以前乘坐北迴線鐵路經過侯硐時,都要抬頭看看這棟黑色巨屋,也常常盤算總有一天要下車看看,今天總算如願以償,而且是翻山越嶺,走路過來的!這棟廢氣選煤廠,有數層樓高,感覺是越來越殘破了,鐵皮外牆,仍然可以辨認出上面四個大字--瑞三鑛業,而朝火車站這一面水泥牆,則有「產煤裕國」及「瑞三鑛業公司」幾個大字,白底紅字,十分醒目。


 


選煤廠與礦坑之間隔著基隆河,河上建一座運煤拱橋,成為侯硐的地標,當年,運煤車從礦坑運出黑金,經過拱橋,進入選煤廠清洗、整煤,機器運轉,日夜不停,養活了上千人,而後來台灣煤礦災變頻傳,煤層漸深,採礦不敷成本,逐漸關閉礦場,而隨著台灣最後的煤礦業--結束於2000年的三峽利豐煤礦宣告停工,台灣煤礦正式走入歷史。





                                昔日礦工的宿舍



 






昔日礦場主管的宿舍


 






運煤橋


 






運煤橋上的景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