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天氣炎熱,


只好窩在家裡吹冷氣,


由於這陣子工作真的很忙,


已經有半個多月沒有購買新書了,


所以家中已經沒有任何新書可看,


於是就到書架上去尋找一些可以一看再看的書籍,


不料卻讓我找到了一套「李榮春文學全集」。


這套全集是我在2002年剛出版的時候就買了,


那個時候,李榮春這個人對我而言,還是一個很陌生的作者,


我只要是看到全集裡的序言,


有感於他為了追求文學創作,終生未娶的堅強意志,


因此才將整套全集買下,


距離宜蘭縣政府幫他舉辦文學巡迴展和設置文學紀念館的時間,


還早了好幾年。


 


由於那時候我還沒有創立部落格,


即使閱讀完畢後,很想將他的作品介紹給一般大眾,


但因為沒有發表管道,在加上自己那時候還在廣告公司任職,


工作一忙,也就忘了這件事情。


 


沒想到事隔七年,竟然讓我又重與此套全集,


當然得為這部全集好好做一番介紹,


好紀念這一位孤寂走在文學創作的偉人。




 


李榮春於日據時代畢業於宜蘭頭圍公學校,


因為痛恨日本人竊據台灣的暴行,


一心想要脫離日人統治的魔爪,


遂於二十四歲那年,加入「臺灣農業義勇團」,隨團至中國工作,


想要趁機脫離組織,潛逃到中國內地鑽心於文學創作,


後來因故返回台灣,往後一生以文學為志業,


在其長達四十多年的寫作歲月裡,


生前靠修腳踏車維生,以及家人的護持,


雖然很少有作品發表的機會,但仍然繼續致力於文學的創作。


當李榮春去世後,家人才在家裡的衣櫥裡找到他的大量文稿,


在李榮春的遺留的這些文稿,


有諸多作品都和其故鄉頭城的生活點滴有關,


其寫作主題包括「看搶孤」、「請媽祖」、「頭城的過年」等,


對於一個畢業於日據公學校,靠著自己自修白話文的人而言,


他的文字不但流利順暢,其大河之作更堪稱台灣文學經典。


 


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的創作精神,


即使在的時候苦無機會發表,但終其一生卻努力創作不懈,


就如長久護持他寫作的侄兒李鏡名醫師所說的一樣:


「李榮春追求文學,像是隻駱駝走在沙漠裡,永遠在追尋喜悅。」


 


李榮春的姪子李鏡明醫師曾回憶說,


他從小與他的四伯李榮春睡在一起,


看著他的四伯每天清晨45點就起來寫作,


一寫就一整天,而且寫完還邊看邊笑,完全投入創作,


他的四伯常用月曆紙當手稿,


只可惜,以前沒什麼出版機會,


直到他的四伯過世後,在家人為其整理房間時,


赫然發現衣櫥裡留下了約300萬字手稿,


李榮春去世後,留下這麼龐大「財產」,


真的足以讓其後代子孫享受不完。


 


宜蘭縣各界為了紀念這位一生奉獻給文字創作的作家,


特將前頭城國小校長宿舍規劃為李榮春文學館,


並預定於2009年開館,


這樣的推崇和禮遇,也算還給給了李榮春一個遲來的公道。


 


或許大家對於這位台灣孤獨的文學前輩非常的陌生,


但是他的精神卻是讓我們值得尊敬與學習的。


 


我何其有幸,能夠在七年前,憑藉著自己對於文學的愛好,


以及對於選擇文學作品的敏感度,


得以比大家更早認識這位偉大的作家,


更得已從他老人家的作品中認識他的文學之美,


巧的是七年後,還有緣得以在書架中與李榮春老先生的著作重逢,


因此立刻趕忙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幫他的作品做一個詳細介紹,


以紀念他一輩子為文學創作棄而不捨的精神。




 


作者簡介:李榮春(19141994


李榮春,大正三年(1914)出生,頭城鎮和平街人九歲就讀頭圍公學校,畢業後入私塾學漢文,自修英、日、中文,為臺灣戰後最早一批用中文寫作的本土作家。二十四歲時,加入「臺灣農業義勇團」,隨團至中國工作。除役後,留在安徽及江蘇等地讀書、寫作,矢志獻身文學。戰後回到臺灣,曾與鍾理和、鍾肇政等人共組成「文友通訊」,率先結成文學盟友;曾任職於「公論報」。民國八十三年元月,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




民國四十二年,李榮春的第一部作品「祖國與同胞」初試啼聲,即獲得中華文藝獎勵委員會的稿費獎勵一萬六仟元(一說二萬元)。內容是描寫對日抗戰期間,作者在中國大陸親自見聞「祖國的困苦命運,同胞的慘痛遭遇」,及「日軍殘忍的暴行」表達臺灣人受日本長期殖民統治後,蘊藏心底的抗日意識及民族情懷,為經歷過戰爭的苦難人民作歷史見證。



「懷母」是一部中篇小說,全文六萬字,完成於民國六十六年,將喪母的悲痛和對母親的思念,以真樸文字傳,呈現世間人倫親情。
「海角歸人」是李榮春第二部作品,本名「飄」。於民國四十八年九月七日起,開始在「公論報」的「日月潭副刊」連載了一四期,後改名為「海角歸人」,共有十八萬字,以筆名「覺黎」發表,這是他生前唯一完整在媒體發表的作品。



「烏石帆影」收集了李榮春九篇短篇作品:「看搶孤」、「教子」、「祖厝」、「狂人來了」、「頭城仙公廟廟公呂炎嶽」、「劉成與我」、「中秋夜」、「和平街」、「日本到底幹了那一椿好事了?」。內容主要書寫友情、鄉情、居家之樂。同時也描述了幾個奇怪的人物,如「頭城仙公廟廟公」、「狂人」,他們都彷佛是李榮春的分身。


李榮春的作品有濃厚的自傳色彩,他敘述去中國大陸的經過,有「祖國與同胞」,戰後返臺有「海角歸人」、「洋樓芳夢」(尚未出版),寫家鄉風光、軼事、親情,有「懷母」、「烏石帆影」,創作皆從他的生命、家庭所在地的頭城出發。


 


「李榮春全集」編者簡介


彭瑞金,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台灣》雜誌總編。著有:《泥土的香味》等書,編有:「台灣作家全集」等。


 


「李榮春全集」出版社:星辰出版社




 


「李榮春全集」介紹:


 


◎李榮春全集1祖國與同胞(上、下二冊)


這是一部書寫大時代動盪下一位熱血青年求生存的故事。主人翁--魯誠,是日治殖民地時代,典型的台灣知識分子,將一生的命運寄託在「祖國」上,就為尋求其心中的理想出口,而一心一意要到中國大後方加入抗日戰爭的行列,卻不得門路;因為在上海招妓而偶然鍾情於一位來自紹興的女子,在還不知她的真實身分時,就隨其返鄉,卻將自己置身於完全陌生的險境中……
作者在小說中以「旁觀者」的角色紀錄了一般民眾如何在人命微淺的非常時刻,謀求生存的本領。全書將個人生命的意義,完全放在大時代動盪的格局上作思考,而作者本身也就成了大時代的見證者。


 


◎李榮春全集2-海角歸人


牧野--在戰後從海角飄零歸返故鄉-台灣,卻發覺戰後的故土既冰冷又殘缺,人們更是冷漠無情;為追求一個自由、純淨的創作天地,於是他選擇了離群索居,不敢結婚,婉拒就業,然而受限於沒有可以聆聽他心靈詮釋的對象,亦無他立足的文學空間


於是他選擇了退讓與沉默……


再也沒有人了解他的文學,他的心


更沒有人會了解他一生全身以赴的追求了


作者用一顆赤熱的文學靈魂,記錄在戰後初期的台灣社會冒險經歷;原本以為深藏在內心裡的文學的隱逸與自我設定的清規,只要不犯著別人便可擁有自己的文學,可事實卻非如此。書中的主角被社會所擊垮了,然而作者卻未死心,繼之以瘋狂地、默默地、沉重無比的創作情懷不斷寫出最真摯的文學。


 


◎李榮春全集3-鄉愁


李家,在祖先遷台後,落居於宜蘭頭城,在這裡有著先人拓墾的歷史、有父母親辛勤的生活影像、有兄弟姊妹的成長……。作者以自己為主角,從母親過世後開始倒述,逝而不返的往事雖如雲煙,由作者的回憶復現,歷歷在眼前,一個家族強烈凝聚力,清晰呈現。


 


 


◎李榮春全集4洋樓芳夢


羅慶——一生最大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創作」;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極度渴望著作品能被人了解;但關心他創作的朋友們,卻只在意版稅、得獎、成名,及可能帶來的名利雙收,而對這群市儈之徒,羅慶除了冷漠外,還有滿懷的痛苦及無奈的忿懣。羅慶無力地護衛著自己的理想的同時,只有沉浸於冥思、閱讀,他才能完全得到身心的安頓。
這是一本李榮春用文字向世人解釋他創作的心路歷程的文學作品!作家的嘔心瀝血之作卻連出版面世的機會都不可得,似乎注定了李榮春一輩子的文學孤寂之路。


 


李榮春全集5八十大壽(上、下二冊)


從母親臥病多年後,忽然病情轉劇,全身不能動彈,連言語的能力都失去了,經過全家大小的「念力」搶救,母親病情總算穩定下來了,家人於是唱議提早為母親舉辦八十大壽。小說從這裡倒述回去,主要敘述這個枝繁葉茂的家族,在母親的帶領下發展的過程,呈現凝聚這個家族的內在特質。作者也技巧性地將這個家族發展時代、社會背景勾勒出來,用以襯托這個家族存在的意義與社會位置;而樸質又纖細的敘述文字,更袒露著作者真誠無偽的情感。


 


◎李榮春全集 6: 懷母


〈懷母〉--是一部人子的告白,以母親去世為主題,用默片的呈現方式,表達一位年近耳順的作家,對母親的依戀與孺慕之情,文字纖細感人。


〈魏神父〉--孤寂的心靈,在流浪的旅程中,「老四」每每在信仰的邊緣徘徊,透過「魏神父」,他終於找到聯繫這疏離人世情感的精神依託。


〈救濟麵粉〉、〈頭城天主教堂〉、〈上天貼了告示〉、〈耶穌誕生〉描述著基督教傳入後對地方的影響及生活的轉變。


〈游藤與我〉--一個認真追求真實生命的朋友,有著崇高偉大的理想拼命追求自己信仰的目標……


〈生番 土匪 日本人〉、〈一天要做幾個人的活兒〉、〈日本人到底幹過哪一番好事〉、〈祖國一定會打倒大日本帝國〉寫著在日帝的統治下,台灣社會的生活及現象。


 


◎李榮春全集7-和平街


本書共收錄了李榮春先生的二十篇中、短篇小說,富涵個人的自傳色彩,以其生活的場景,與人生經歷,用文字經營出對社會的觀察與批判,對文化的省思與期待,對自己鄉土的認同與愛戀。
這幾篇小說統統在「和平街」上演著,洗盡鉛華的「和平街」,依舊保存著應有持重與寧靜;每遇上傳統節日,總讓人們欣喜期待,在這街上熙來攘往的趕辦年貨,顯現人間繁榮的景象;在舊歲的拜別,又下意識的在街頭巷尾尋著廟會,喧鬧的野台戲、急促的鑼鼓聲、纏和幻舞在炮竹煙霧中的龍陣,形成了一片永遠抹不掉的記憶,刻印在老蘭陽的腦底……


 


◎李榮春全集8-李榮春的文學世界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李榮春先生在《文友通訊》時期與鍾肇政、陳有仁、鍾理和等人的書信往來。
第二部分是李榮春先生的作品慢慢為人所知、所見後,由彭瑞金先生等人陸續在報章雜 誌上所發表的評論文章;讀者可以在這些文章中,嘗試了解李榮春的內在。
第三部份則為李榮春的生平年表及附錄二篇;附錄則是由李鏡明先生整理榮春先生遺著時所寫。




 


延伸閱讀


 


◎李榮春作品全集 圖書館看得到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李榮春追求文學,像是隻駱駝走在沙漠裡,永遠在追尋喜悅。」他的姪子李鏡明說,李榮春作品會讓人熱血澎湃;縣府購買作品全集贈送給全縣國中以上學校與各公立圖書館;頭城鎮長陳秀暖說,能看到他的作品是一種幸福。


姪子整理手稿 好感動


李鏡明醫師說,他從小與4伯李榮春睡在一起,看著4伯清晨45點就在寫作,一寫一整天,寫完邊看邊笑,完全投入創作,4伯常用月曆紙當手稿,只可惜,以前沒什麼出版機會,直到4伯過世,整理房間發現衣櫥裡留了約300萬字手稿,這麼龐大「財產」,後代一輩子享受不完。


縣府贈書介紹在地作家


贈書儀式昨天在縣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行,呂國華說:「很慚愧。」以前都不認識李榮春,直到前陣子頭城鎮舉辦「李榮春文學展」,才知道頭城有這麼偉大的作家,李榮春的作品像「看搶孤」、「請媽祖」、「頭城的過年」等,具有深度文學涵養,是宜蘭鄉土文學指標人物。


考慮納入鄉土教材


呂國華表示,李榮春堅持文學創作精神,值得所有青年學子學習,縣內有很多藝術家、文學家,教育處應思考規劃,把他們納入國中小學鄉土教材,讓縣內學生認識他們。


頭城鎮長陳秀暖說,李榮春是「頭城之光」,鎮史館設有「李榮春」專櫃,能看到他的作品是一種幸福。


自由時報:2008/08/26 04: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