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少看同志電影的,


沒有其他原因,只因為我是一個算是很高壯的男人,


只喜歡漂亮的女生,所以比較少用心去體會同志間的愛情。


 


但是並非我歧視同性戀或是反對同性戀的存在,


相反的是,我完全認同同性戀的存在,


我只是很純粹地較少看類似的電影而已。


但是即使如此,


我還是看過幾部很不錯的同志電影,像是藍色大門,刺青和孽子,


其中 白先勇 先生的小說「孽子」我還看過兩次呢,


對於他們無法太過於公開,彼此尋求對象的場所也不多情形,我也是滿同情的,


好在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同性戀也逐漸為一般大眾所接受,


起碼比起以前來,情況應該好多了。




                               片中的女主角和導演合影 右二就是導演周美玲


 



身為同志的一份子,導演周美玲從紀錄片「」豔光四射歌舞團」,


到「刺青」,再到本周剛上片的「」漂浪青春」這部電影,


周美玲總算是完成了台灣影壇首見的「同志三部曲」。


我總認為她的創作中,之所以會如此關注同志議題,


應該和她自己有著同志身分且肩負著為族群作傳的使命感吧。


 


「飄浪青春」是一部三段式的電影,


雖然乍看起來好像各自獨立,但卻又息息相關,


電影裡的故事是這樣的:





 



第一段故事


八歲的小女孩妹狗,她有一位眼睛全盲的姐姐,


她的姐姐除了白天在按摩院學習按摩技術外,


晚上也在各個茶室裡賣唱,


妹狗每天晚上都牽著她的姐姐到各地茶室走唱,


所以有時候學校的功課都無法完成,還被老師特地留下來課後輔導,


這時候,茶室新來一位打扮很男性化的女樂師竹篙,


因為幫這位眼盲的姐姐伴奏,因而喜歡上了她,


就在她與這對姐妹開始熟稔的同時,


輔導眼盲姐姐的社工,因為妹狗長久跟著姐姐跑江湖而導致無法做功課的情形,


向這位眼盲的姐姐提出了要將妹狗送去給寄養家庭的建議,


原本這位盲眼的姐姐是不答應的,但是為了妹狗的前途,


她最終還是答應了,但也或許如此,


她小小的心靈中卻誤會了姐姐,


總認為姐姐和竹篙兩個人相好後,就故意要捨棄她,


因此產生了忌妒,甚至還差點害了自己的姐姐迷失在一次廟會中。


 


這一段的故事中,讓我們發現了,原來小女孩也有愛情的,


妹狗就是在嫉妒的情緒中,發現了自己的愛情。


原來狗妹一開始和竹高認識的時候,就很喜歡竹篙了,


但是後來看到竹篙喜歡的是自己的姐姐,


再加上姐姐為了她的前途,將她送去給寄養家庭,


這時候她的忌妒心讓她做出了一些屬於小孩子的壞心眼的舉動。


這只能說因為妹狗真的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小孩,


她害怕姐姐為了愛上竹篙而不理她,


也害怕姐姐跟竹篙再一起以後,會一起離開她,


所以她因為賭氣而想去找尋一個可以投靠的懷抱,
那也就是她和姐姐吵架後,


自行去找原本寄養家庭的輔導媽媽的原因,


因為妹狗想在哪裡找到她安心的地方,


但其實她內心一直都很愛她姐姐,


妹狗一直都在等她回來找她.


 


而姐姐為了妹狗往後的前途,甚至忍痛答應了寄養家庭所開出的條件,


那就是在妹狗還沒成年之時,不能回來找狗妹,


好讓妹狗有一個單純的成長環境!


直到妹口考上大學已經成年了,盲眼的姐姐才夥同竹篙回來探望狗妹。

這段故事真的很感人,


一個因為自己眼睛無法看見,連自己都無法完全照顧好自己的姐姐,


卻捨不得姐妹分開,執意和自己的妹妹相依為命,


直到發現真的妹狗不能在這種走唱的生涯中成長時,


這才忍痛犧牲姐妹之情,寧願擔負著可能讓狗妹誤解的委曲,


答應狗妹給認養家庭收養。


 


而那位打扮男性化的女樂師竹篙,是一個女同志,


卻算是很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得以和盲眼的姐姐生活在一起,


甚至在妹狗成年後還和姐姐一同去探望她,


這表示在那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們是一起互相扶持過日子的,


或許竹篙是盲眼姐姐的初戀,也是最後一個戀人,


但即使竹篙並非真正的男人,但竹篙愛她,照顧她,


我想這比嫁給一個壞男人都還都要來的幸福美滿不是?




 


第二段故事


水蓮和阿彥分別是女男同志,而且各有同志愛人,


但為了掩人耳目而結婚,


後來,水蓮的同志愛人阿海去世了,


水蓮得到了老人癡呆症,


阿彥呢,也因為歷經過數位男同志而得到了愛滋病,


就在阿彥發現到他的男同志愛人已經劈腿的事實後,


了無生趣的阿彥,抱持著看老朋友的心情,


來看這位在他的身份證配偶欄記載著還是他的妻子的水蓮,


不料罹患老人癡呆症的水蓮竟然把他當作是已經去世的舊情人阿海,


因此還刻意將阿彥打扮成女裝,甚至還導致阿彥遭受到街頭少年刻意的侮辱,


但是阿彥卻還是不管他人的眼光,繼續穿著女裝留下來和水蓮一起生活。


這段故事,給我很大的衝擊!


那就是當我們年紀都老了,我們到底還還剩下什麼?


昔日青春的愛情嗎?還可是以跟相愛的人相守一輩子嗎?


這些年輕時期的愛情,或許很早已經結束了,


即使能夠在一起生活,或許也因為另外一半去世了。


此時,可以彼此扶持的除了親人之外,或許也只有朋友了吧!


而這個朋友不管是男的或是女的,我想也都無關緊要了不是?


畢竟上了年紀的老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彼此依賴,和生活上的照應,


而絕非是年輕時期的愛戀和生理的慾望吧!





就像當初跟水蓮假結婚的阿彥,


反而成為她人生最後的情義伴侶,陪伴著水蓮,


至少他們都不是孤獨的一個人終老,他們還有彼此陪在身邊,


或許愛情到老會有很多想不到的變數,


但是友情卻能是一輩子的。


真的!看了這一段故事後,我特別的有感觸。




 



第三段故事:


電影裡開始回到了從前,


回到了某些主角們的青少年時期,


那是屬於竹篙與水蓮的故事,


竹篙和水蓮都來自布袋戲劇團家族,


早熟的水蓮為了老爸的生意,穿起了三點式珠光寶氣的服裝,


在廟口搔首弄姿地演唱著,試圖挑逗著舞台下觀眾的情慾.


 


自小就不是很喜歡女生身分的竹篙,很會玩布袋戲,


但是她的長兄卻不肯答應家裡的建議,


堅持不將戲團分成兩份,一份自己繼承,一份留給自己的妹妹,


讓擔心竹篙因為無法像一般女生正常地嫁人,


往後生活可能無著的媽媽傷透了腦筋。


 


而在一次廟會拼場的表演中,穿著中性化的竹篙,


竟然被水蓮叫上台去一起表演歌舞,


就在這一次的巧遇裡,


讓竹篙開始認清了自己的性向和喜愛的對象,


以及愛情就是要勇敢去追求,無需在乎世俗的眼光的勇氣。

我不是同志,尤其是女同志,


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


在我粗淺的認知裡,我覺得身為女T們,


(女同志扮演男性身分的稱為T,為女性身分的則為P,又叫做婆)


應該都會有像竹篙一樣的感受吧!


那就是可能有一段時間,不知道要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


不知到自己是否能夠喜歡女生,


更不知到要如何向喜愛的女生表達自己的愛意。


而且在性別認知的摸索期,也會根竹篙一樣,不知所措,


更不知到怎樣去麼面對世俗的看法。


 


我好喜歡劇中竹篙和水蓮這樣的對話,


竹篙問水蓮:「女生可以愛女生嗎?」


水連回答:「當然可以阿!...愛就愛了阿」


 


於是乎,年輕的水蓮跟竹篙都懂了她們要的是什麼...


在往後未知的命運裡,她們或許將會更勇敢地去追求屬於她們的情愛。





 


這部電影,坦白說,是我看過所有同志電影裡最感動也覺得最好的一部,


雖然我不是看過很多同志電影,但是我很想推薦這一部電影給大家看,


我認為愛情這個東西,若撇開相愛的對象彼此的性別不說,


其實在感情的世界裡面,所有牽扯得到的關係,如忌妒、沉迷、性慾等,


我想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


也因為基於這個理由,我才覺得我並排斥所謂的同性戀。


 


其實這部電影最值得看的,我認為並非只是單單在描寫同志間的愛情,


而是這部電影裡所敘述的,就跟我們一般大眾可能會發生的情形一樣,


那就是面對親情的難以割捨,老年人的生活寄託以及年輕歲月的曚瞳。


只不過戲裡的角色和情愛部分是由同性來扮演而已。


此外,這部電影的每一段故事的開頭以及到最後的結尾,


都是運用火車的場景,隱約地暗示觀眾這些主角在某個時空環境裡彼此的關係。


我覺得用得很好,呈現出了導演的功力。


但是此一部電影我比較不滿意的是第一段故事中盲眼姐姐在茶室演唱的歌曲,


好像太藝術性了些,有點曲高和寡,不大像是會在茶室裡唱的歌曲,


原諒我的吹毛求庛啦!我想還是無損這部電影的評價啦。


 


PS:根據我的了解,女同志雖然有所謂的PT之分,但是屬於T的大部分女


同志,她們可能不認同自己是純粹的女人,但也不認同自己是一個男人



 


 


延伸閱讀


 


◎電影「飄浪青春」小檔案


片名:飄浪青春 (Drifting Flowers 2007)


又名: 妹狗、水蓮与竹篙 (2007) 飄浪之歌 (2007)


導演:周美玲


主演:房思瑜、陸弈靜、趙逸嵐




 


◎電影「飄浪清春」導演周美玲專訪


 


張士達/專訪(20080816)


從紀錄片《豔光四射歌舞團》到《刺青》,再到本周剛上片的《漂浪青春》,女同志導演周美玲完成了台灣影壇首見的「同志三部曲」。創作中如此關注同志議題的她,彷彿因為自己的同志身分肩負著為族群作傳的使命感。


她笑說,其實一切都因自己獅子座的性格作祟,經不起別人激,性格迫使她「說到就要做到」。這一賭氣就是一部電影的誕生,每一部電影都像是場豪賭的過程。

女同志導演推新作《漂浪青春》


早年長期耕耘紀錄片領域時,周美玲一度住在公館附近,回家常經過一家叫做「Corners」的酒吧,有天好奇地推門進去,發現裡面都是男生。她不好意思地問老闆:「我是女生也可以來嗎?」老闆熱情歡迎,她就此成了常客,與Gay Bar(男同性戀酒吧)裡鶯鶯燕燕的扮裝皇后們打成一片。


後來酒吧因不堪警察臨檢而關門大吉,她以鏡頭記錄下這家Gay Bar最後的時光,成了她的紀錄片代表作《私角落》。


《私角落》拍片的起源是因為「Corners」的老闆冷嘲熱諷地對她說:「有同志在拍片,卻都不拍同志影片。」她當下賭氣說:「好啊,我就拍給你看!」


 


其實,周美玲早在廿四歲那年,就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劇情短片《身體影片》,描述一個風騷的扮裝皇后與一個宅男因寂寞而發生關係的故事。當時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同志,也沒交過女朋友,卻不知為何已對跨性別的題材感到興趣。


直到四年前,她拍攝第一部劇情長片《豔光四射歌舞團》時,驚覺處理的又是扮裝皇后題材,自己的創作似乎命中注定與同志族群緊密連結。


 


拍攝《私角落》找到創作伴侶


 


周美玲的感情生活也源自她的拍片。她在拍攝《私角落》時,與攝影劉芸后相戀,兩人從此成為工作與感情上都相互結合的「牽手」,更是國片影壇獨一無二的女同志創作伴侶。


周美玲還透露,一路走來已經八年的穩定關係,其實當年是從一夜情開始的。兩人在拍片之餘同住旅館,就這樣擦出火花,成為生命中同甘苦、共患難的伴侶。


周美玲與劉芸后一人導演、一人攝影,工作上當然導演最大,回到家裡則大局都由劉芸后搞定,形成公平的互補。就連兩人完成的電影作品,也都冠以兩人英文名字「A Zero & Hoho Film」。


 


周美玲最新的片子《漂浪青春》仍是因為朋友吐槽而拍攝的。她請到楊丞琳主演的《刺青》去年票房大賣,片中把女同志戀情拍得浪漫唯美,卻也有女同志友人吐槽她「都沒有講出真正『鐵T』的心聲」。


女同志中有許多人並不區分「T」與「婆」角色,但也有人是對自己胸部極度反感的所謂「鐵T」,她們對於自己胸部的複雜感覺,外界很難了解。


周美玲為了好友的吐槽,果然又「說到做到」地在《漂浪青春》裡,拍出了女同志束胸的真實情節。


儘管這十年來已有專為女同志設計的束胸,讓T可以輕鬆地綁平自己的胸部。但在過去的年代,T卻得像片中主角一樣,用紗布層層綑綁,甚至有人使用封箱膠帶束胸。許多女同志們看了《漂浪青春》,驚喜地發現,終於有人拍出心聲了。


 


同志朋友 是她創作靈感與動力


 


《漂浪青春》也拍出老年同志孤獨的處境,遭受疾病與感情打擊時的落寞,以及在生命尾聲時相互陪伴的溫暖。


周美玲笑著說:「還不都是為了那些不長進的朋友。」她身邊有同志朋友為了男友劈腿鬧自殺,也有人罹患愛滋病住進加護病房。身為朋友的她再怎麼探望送飯安慰他們,也激不起他們的生存慾望。


她因此投入豪賭,許諾把朋友的故事拍成電影,希望讓他們因為等著看到影片成果而好好活下來。


對朋友兩肋插刀的義氣,成了拍片的動力;身邊這些麻煩不斷的故事,成了她創作靈感。她沒好氣地笑說:「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活得堅強,不然我們故事寫不完,還要幫他們收拾善後。」


 


中國時報A18 文化新聞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