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他們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


得成群結隊的遷移到他們可以度過寒冬和覓食的地方,


隨著季節的變換,牠們就這樣固定著在某些地點往返。


我,


應該算是城市的候鳥吧!


不管在以前的廣告公司任職,


還是在現在的企業服務,


彷彿我就是天生流浪的命,


為了工作上的需要,


一個月之內總有好幾次要在台灣的某些城市往返,


遠一點的甚至要到中國或是亞洲的某些城市出差。


我想像我這樣的人應該不少吧?


隨著國際化的腳步,


甚至有些人遊走於各城市之間似乎比我還要遠還要多呢?


 


只是像我這樣幾乎平均一個禮拜南北往返於台灣的兩個城市之間的人,


除了是大企業的老闆們和高階主管外,


平常的上班族可以超越我的次數的人應該不多吧!


由於台灣交通的便利性和競爭激烈,


這一年來我從只能選擇飛機到可以改成搭乘高鐵,


到現在的兩者交叉運用,


讓我想起十幾年前一大早搭野雞車南下跟客戶提案,


然後再搭野雞車摸黑返回台北的艱苦日子,


兩者相較而言,真要拜時代近步所賜阿。


也由於我長久像候鳥般的固定在台灣南北兩個城市往返,


讓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


因此也養成了在交通工具上閱讀的習慣。




 


我的閱讀習慣和藏書票


 


我是一個閒不慣的人,


所以除非很累,否則不管我坐在高鐵或是飛機上,


除了看報紙外,我都會刻意在我的行李上放上一本書,


利用時間閱讀,


不管是專業的書籍還是文學或是推理小說,


我都會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來閱讀,


積少成多,我想我在飛機上和高鐵上所閱讀的書籍,


應該也有數百本了吧!


〈我南北往返搭機的紀錄已經有近二十年囉!〉


 


除了喜歡看書之外,


我更喜歡在書上貼上藏書票,


除了誠品書店購買現成的藏書票外〈比較貴!〉


我也喜歡尋找自己喜歡的圖案,


自己設計後再用彩色影印後剪裁成自己的藏書票


然後在新買的書籍上貼上藏書票,


並在藏書票簽上自己的英文名字和購買地點及時間,


藏書票這個東西起源很早,


很多文人都會自己想擁有屬於個人色彩的藏書票,


是一件很好玩也很值得收藏的小玩藝,


由於這幾年來電腦軟體的不斷推陳出新,


只要稍懂的編輯概念,就可以自己DIY藏書票了,


喜歡電影的人,您甚至可以從網路將電影海報或劇照下載,


喜歡動物的人,您也可以下載可愛的貓咪或狗狗,


喜歡建築的人,您也可以將喜歡的建築照片拿來做成藏書票


總之圖樣內容沒有限制,隨您喜歡,


只是您要保留一個您可以簽名或是記載日期的小空間就是了,


專業一點的甚至可以印上某某人藏書或是拉丁文"EX-LIBRIS"


〈拉丁文"EX-LIBRIS"的字樣;該字原為「珍藏」之意,但現已成為「藏書票」的國際通用符號〉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動手做做看喔!




 


延伸閱讀


 


◎藏書票


藏書票ex-librīs)是一種小紙張,本來是用來貼在書本封面內外,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誌,和藏書印一樣。


藏書票可以說一種小型的版畫,但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製作。藏書票向來有「版畫珍珠」、「紙上寶石」的美譽。在藏書票上通常印有拉丁文「Ex-Libris」(珍藏)一字,代表「某某人收藏書」或「某某藏本」,也可「Bookplate」稱之。歷史


藏書票於15世紀歐洲出現。當時正值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印刷術開始有所發展,令書籍產量大增。當時的貴族學者便設計出藏書票貼在書籍的扉頁上,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誌。


早期的藏書票主要是作為藏書的標誌,直至十九世紀末,藏書票才普遍流行和廣泛被使用。近代藏書票的內容也日漸豐富,從生活中的物品到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也成為藝術家的取材對象。因著藏書票的藝術性,很多人喜愛收藏及研究它們。




 


◎「藏書票」之由來及發展


藏書票始源於十五世紀的歐洲,因藉賴當時文藝復興運動及德國印刷術之發明,這玩意不久就被推展遍及歐美等地。歐洲一些有名的文學家,如莫泊桑、雨果、福樓拜等,都是喜愛使用藏書票的。而參與從事藏書票設計製作的知名畫家,有杜勒、畢爾茲利、高更、馬諦斯和畢卡索等人。


至於亞洲方面,日本可算是最早期使用藏書票的地方,十八世紀中葉已有流傳,發展之積極尤勝其他國家,經過一段時間之萌芽與培植,一九二二年,正式成立「日本書票協會」,現今已擁有會員一千八百多人。


藏書票在中國的歷史只有半個多世紀,也許是因為中國的讀書人在傳統上慣用印章之故,以致藏書票未能植根長大。魯迅先生在三十年代倡導新興木刻運動,把藏書票從日本引進到中國,得到李樺等一?木刻版畫家響應,於一九三四年在廣州成立「現代版畫會」。該會在致力推動木刻版畫藝術之同時,亦成了推展藏書票藝術的先鋒。
因?各種客觀的因素,使用藏書票的雅興一直末能在中國普及。至一九八四年,由民間所組織的「中國版畫藏書票研究會」(現改名為「藏書票研究會」)於北京宣布成立,再次推展製作及收藏藏書票的活動。此外,香港和澳門兩地分別於一九八五及一九八八年舉辦過「藏書票展覽」。台灣也在九○年八月初舉辦了首屆「中國藏書票展覽」。
香港一?熱衷藝術的人士,於八九年十二月成立了「香港藏書票協會」,並於九○年十月?辦了「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作品展」及「中日藏書票作品邀請展」,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他們在香港為藏書票的發展史寫上新的一頁。


當然,藏書票這玩意在各地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基礎,例如在蘇聯,據統計在一九一七年約有書票八千枚,但到一九八八年時已有四萬枚之多!又據日本一本美術雜誌的統計,現時全世界最低限度有二十三個地區,已經設立了藏書票協會或類似的組織。




 


藏書票規格與用途


藏書票最常見的規格為3.4×5.6英吋(8.7×14.2公分)。但現在因為印刷術進步,以及電腦的普遍性,加上材質多樣,規格也跟著多樣起來。自己可以任意規劃,只要美觀就行啦!


藏書票不是書籤,藏書票擁有者會在下方簽名,然後貼在書的前面或後面的空白頁上,代表書的擁有。它的作用與寫上名字,或是蓋上藏書印章相同。


藏書票浮貼於書本的「扉頁(即書前空白內頁)」,如此愛書就有了如同「書籍身分證」的標示,既具有實用性,亦具有高度藝術價值




 


◎介紹集製作藏書票的幾個網頁


1.      認識藏書票http://www.shgsh.tpc.edu.tw/DSP6/reader_club/ticket_main.htm


2.      台灣藏書票協會http://tw-exlibris.myweb.hinet.net/


3.      藏書票資源網http://shs.tngs.tn.edu.tw/shs_022/shs_022.asp




 


● 以上藏書票範例部分來自於網路資料,若造成作者的困擾,請告知,將立刻取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