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會問幸福是甚麼?


我想答案應該很多,而且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不過我認為平安就是福,


能夠有三五知己,可以彼此扶持過日子,


那樣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中東的電影,


劇中的人物就是在彼此鼓勵打氣中,


一起度過她們各自的難關的。


 


這是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裡五個婦女的故事,


或許影片的這些故事情節都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家,


但是在貝魯特這個宗教和民情特別保守的國家裡,


這些看似平凡而又瑣碎的事情,極有可能就是她們人生的大事。


對於看慣了好萊塢電影的我們,


當我們看完了這部幽默且具有中東味道的電影後,


除了領略到不同的電影風格外,也多了一份感動。。




 


焦糖人生」這部電影的故事,


主要是發生在貝魯特一家名稱叫做「si & elles」的沙龍裡,


這個號稱女人的慾望城市的美髮沙龍,除了提供一般的美容服務外,


還延續使用著中東傳統的方法,以焦糖做成熱蠟除毛。


而在這個沙龍所聚集的女人們,不管她們的年齡世代如何,


八卦的話題似乎是古今皆然,總是圍繞著男人與性愛的話題打轉。

在「si & elles」沙龍裡,除了有三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年輕美容師外,


幾乎天天來沙龍的老主顧嘉瑪,已經邁入更年期了,但是還不服老,


每天穿的花枝招展的,另外還有住在沙龍附近的一位女裁縫師蘿絲


她得一個人獨自照顧老是胡言亂語四處亂跑,像個小孩子般的大姐。


 


這五個來自不同環境與成長背景的女人,


每個人都身處在不同年齡與不同的際遇狀態下,


彼此各自有著自己的煩惱:


 


風情萬種的美容師拉雅,總是令在沙龍附近開罰單的交通警察神魂顛倒,


但她卻成為人家的第三者,成為這位婚外情的男人的小情婦,


明明那位男子已經講清楚不會離婚的,但她卻仍是一往情深,始終執迷不悟。


 


另一位美容師妮絲琳,即將與心愛的另一半步入禮堂,


但已經「不再是處女」的這件事,讓她既煩腦又恐懼,


因為這種事情,對於身為回教徒的她及家人來說,是有辱門風的大罪。


 


而天生男性化的髮型師芮瑪,在這一群女人堆的沙龍中,


總顯得特立獨行,格格不入,


但一位沒有事先預約,卻直接走進沙龍的長髮美女,


就如此的走進芮瑪的內心。


 


幾乎天天光顧沙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嘉瑪,


已經到了停經的年齡,但她始不承認變老,


即使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又碰到先生外遇,


但她仍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明星,即使處處被打槍,但還是很積極地四處試鏡,


甚至跟年輕女孩排隊上廁所還得花時間將紅藥水滴在衛生紙上,


假裝自己仍然還有月經,用來展現自己的性魅力依然存在。


 


中年裁縫師蘿絲,犧牲了自己辦被子的幸福與愛情,


整天都是待在灰暗的裁縫店裡踩著裁縫車幫人修改衣服,


靠著微薄的收入,獨自照顧那位常常吵鬧不休又愛四處亂跑的老媽媽,


儘管一度有一位風度翩翩的老紳士在上門請她修改西裝時,


曾經讓她有所動心,而且這位紳士好不容易才對她開口,


提出約會的請求,但是她卻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大姐獨自一個人,


因此只能邊哭泣邊卸妝,讓對方一個人在咖啡廳枯等,


自己仍舊在家繼續陪伴著那位愛耍脾氣的大姐莉莉。




 


這部電影是黎巴嫩女導演娜迪拉巴基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


而且還是自編自導自演,非常的有才華,


片中動人的音樂猶如焦糖般,帶著焦味的金黃色調,


的確不愧是一部溫馨的感人小品,


此片曾獲選為200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黎巴嫩代表,


並在2007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大放異彩。


是值得推薦給大家欣賞的一部好片。


 




 


延伸閱讀


 


◎電影「焦糖人生」《Caramel》小檔案


 


影片年份:2007
出品國:
France / Lebanon
出 品:
Les Films des Tournelles
發行商:佳映娛樂

語 言:
Arabic / French
色 彩:Color 


導演:娜迪拉巴基


編劇:娜迪拉巴基


演員:娜迪拉巴基/Rodney El Haddad/Yasmine Elmasri/Joanna Moukarzel/


            Gisele Aouad




 


◎電影「焦糖人生」導演接受專訪紀錄


 


為什麼片名要取作《Caramel》(焦糖)?
在中東有個流行的除毛秘方,製作方法是加熱的糖、水及檸檬汁混合熬煮成焦糖,充滿延展性,像極女人間的親密關係。我嘗試將這個秘方帶到電影裡,熱熱的焦糖,甜中帶鹹、鹹中帶酸,很美味,卻也可能會燒燙自己,宛如女人在生活中面對愛情、家庭、婚姻、青春等種種難解問題。


當我們在美髮沙龍除毛時,那是最赤裸的時刻,幫忙除毛的美容師則看盡了真實的我們。在那個除毛時刻,沒人能說謊、欺騙。漸漸地,在除毛這樣的親密時刻裡,女人與女人開始交心,分享她們的生活、戀愛、害怕、未來計畫等等。


請介紹一下電影中的角色。尤其是由您親自扮演的女主角拉雅。
她是沙龍老闆。30歲,年輕美麗。虔誠基督徒。就像黎巴嫩其它未婚女子一樣,和父母同住。拉雅正和一位有婦之夫談戀愛,簡而言之她就是「情婦」。這樣的設計使得角色個性與行為發生衝突。一方面她不想讓家人失望;另一方面,她又深愛那位有婦之夫,這在她所處的環境中,是非常禁忌、不被允許的。


關於妮絲琳?
28
歲的回教徒,拉雅的朋友,同樣在美髮沙龍工作。她將要和另一位回教徒男孩結婚,一切看似很幸福,只是那男孩並不知道妮絲琳不是處女。這對她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她該告訴他嗎?還是就像其它黎巴嫩女孩一樣,去做處女膜重建手術?


飾演這個角色的雅絲敏艾瑪斯瑞並不是專業女演員。她出生在黎巴嫩,媽媽是埃及人,爸爸是巴勒斯坦人。她是我在巴黎時交到的好友,那時她正在學習藝術及東方舞蹈。她的工作、她所奮鬥的,都是以「女性身體」為中心打轉。因此,妮絲琳這角色,非她莫屬。


關於芮瑪?
她是24歲的年輕女孩,有點Tom Boy的感覺,在美髮沙龍負責洗頭工作。沈默內向,她並不像其他朋友愛打扮、縱情聲色。芮瑪正在尋找自我,隨著劇情推展,我們發現她開始對女人產生興趣了,但是她自己有清楚察覺這點嗎?


飾演芮瑪的喬安娜穆卡瑞在現實生活中是一間很大的電子產品公司的經理。我很快說服她演出芮瑪一角,並著迷於她自然散發出的明亮色彩。


談談嘉瑪吧!這位美髮沙龍的常客。
嘉瑪是沙龍女人團的一員。我們並不確切知道她到底幾歲、她的宗教信仰為何。她害怕變老,努力隱藏「步入更年期」這個事實。在黎巴嫩很多女人都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因為她一旦失去女性魅力,便什麼都不是。嘉瑪想要成為女演員,因為在奉獻一生給孩子後,她也想要閃亮、想要有存在感,特別是當她發現老公為了年輕女人而拋棄她時。


現實生活中,吉賽兒奧德是私人助理。她慷慨大方、個性外向,某種程度和嘉瑪非常相似。


蘿絲呢?那位女裁縫師。
蘿絲是65歲的基督徒,住在美髮沙龍隔壁,跟沙龍女人團頗有交情。因為要照顧她瘦弱瘋癲的姊姊,她犧牲自己,沒有結婚。當她和那位優雅的老紳士(裁縫店客人)相遇、並產生感覺後,她卻選擇放棄這段感情。在黎巴嫩,寡婦、離婚的人或是老處女,是不被允許在這樣的年紀談戀愛的,否則將會被恥笑,並讓周遭親人朋友蒙羞。在封閉社會裡,罪惡感通常都是來自於家庭和宗教的聯合壓迫。


飾演蘿絲的絲涵海德是一位家庭主婦。當我第一次看見她時,立即被她所散發出來的特質給吸引,她的光芒和溫暖不因她個性上的安靜壓抑所掩蓋。


也請談談蘿絲的大姊莉莉。
莉莉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創作這角色時,我想起曾經聽過關於一個女人的故事:當她還是年輕女孩時,曾和一位法國軍官墜入情網。軍官離開黎巴嫩後,每天都寫信給女孩,然而這些信全被女孩家人給擋下來。當她發現這些信件時,一切都太遲了。從那之後,她開始蒐集破爛,想著她的信可能藏在這裡面


瘦小的莉莉至少有85歲,瘋瘋癲顛,沒有結婚,總是到處撿拾任何紙類相關物。我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就在想要放棄的那天,卻在街上巧遇亞莉莎賽曼!看到她的瞬間,我就知道她是我夢想中的莉莉。她是個只會說阿拉伯語的基督徒,真實生活中,她並不古怪,相反的還非常風趣。


電影中還有位美麗的女性角色。她的現身讓人驚豔,但我們對她瞭解不多?
她是完美女人的典型。頭髮、輪廓、衣服是所有男人渴望的對象,但這美好外在其實是她「妝」出來的,就像一般黎巴嫩女人,掩蓋真實自我,將自己塑造成迎合主流眼光所期待的女人典型。當她走進美髮沙龍的那刻起,便和芮瑪互相吸引。在電影的最後,她終於決定剪去柔順長髮,面對新生的自我。


飾演這個角色的西安弗夢莎法曾經有段長達13年的婚姻,如今她獨居,過得很快樂。她在片中恰到好處詮釋了女人那股神秘美麗的魅力。


男性角色如何?是不是都有點沙文主義?
並不全然。電影中,不論是警察、未婚夫,還是老紳士,其實都很友善。唯一的混蛋是在電影中從沒露過臉的有婦之夫。這些選擇與設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像有婦之夫包二奶,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人存在。相對之下,警察就可愛多了,他很浪漫,總是充滿驚喜。而那位喜歡蘿絲的裁縫店客人,有著中年的優雅、貼心,他看蘿絲的眼神,是非常溫柔的。另外,黎巴嫩的男人們也同樣面臨自我質疑與身份認同的危機。


電影非常幽默。這是黎巴嫩人的天性、還是導演本身就特別幽默呢?
在黎巴嫩社會中,自嘲是面對生活很重要的一點。黎巴嫩女人尤其是,這也是為什麼她們能在充滿禁忌又困難的男女不平等環境中存活下來。長年生活在充滿戰亂的地區,你自然而然會這樣去面對生活。


妳認為不同社群間的聯繫,其實靠的都是女人之間的交流嗎?
我認為是的。女人之間比男人有著更多共通點,她們可以湊在一起談論小孩、生活、戀情,不論她是回教徒還是基督徒,不論她相信的是什麼,女人之間濃稠化不開的親密關係,是沒人能離間的,就算有炸彈攻擊也是一樣。我相信這是宇宙間共通的自然定理。




 


◎關於「焦糖人生」製作緣起


2004年,在製片安多米妮克杜桑的建議下,導演娜迪拉巴琪帶著《焦糖人生》的初步概念,前往法國參加坎城影展舉辦的駐地創作計畫徵選(the Residence du Festival de Cannes)。那裡提供豐富資源,讓年輕導演得以在巴黎完成他們第一或是第二部劇本創作。娜迪拉巴琪從超過百位候選人中雀屏中選!

6
個月後,劇本出爐,製片安多米妮克下定決心要製作這部電影,並到黎巴嫩當地尋找合作對象及工作人員。開拍期是2006年的52072,全片皆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拍攝。殺青那天,除了慶功宴上,還伴隨著世足賽的巴西對戰法國大賽!然而一個禮拜之後,貝魯特竟然被炸!黎巴嫩與以色列的戰事爆發!
全片後製於是移到巴黎製作,於2007年入圍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在520於法國做世界首映,距離當時電影的開拍日剛好整整一年。



 


◎導演:娜迪拉巴琪(Nadine Labaki


1974年出生於黎巴嫩,1993年大學畢業。隨後在貝魯特的聖喬瑟夫大學研讀多媒體,於1997年畢業。她的畢業作品,也是首部劇情短片,於1998年在巴黎的IMA阿拉伯影展中獲得肯定。之後她開始拍攝廣告,也為中東許多知名歌手、明星拍攝MV或音樂短片,在2002年及2003年間獲得許多重要獎項。

2004
年,她參加了坎城影展的駐地創作計畫(the Residence du Festival de Cannes),寫出首部劇情長片的劇本《焦糖人生》。影片拍攝完畢後,於2007年入圍坎城影展導演雙週。才華洋溢的娜迪拉巴琪,全身散發中東女人神秘美麗的風味,在《焦糖人生》中,除了自編自導,甚至還擔任第一女主角,以女性觀點拍出甜而不膩的女性親密關係。



 



配樂:穆札納(Khaled Mouzanar


32歲,《焦糖人生》導演娜迪拉巴琪的老公。長年往返於貝魯特和巴黎之間,身兼作家、作曲、編曲、翻譯數職,夫妻倆同樣多才多藝。他為許多實驗短片創作配樂,也為許多電影發行製作宣傳音樂,作品在國內外音樂及電影獎項頗受矚目。

在《焦糖人生》電影配樂中,穆札納發展出充滿挑逗感的情慾音樂,輕巧愉快。在〈等不到你〉(Rendez-Vous Manques)這首曲子中,融合鋼琴與小提琴,產生悲傷又美麗的共鳴,憂鬱氛圍使人陶醉,讓人掉入宛如王家衛的電影情境中。動人主題曲〈Succar Ya Banat〉則代表了女人易碎的戀愛心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