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台灣為了釣魚台事件,
曾經差點造成了台日兩邊的外交紛爭,
也連帶讓對日外交關係做得不錯的駐日代表許世楷自動辭職。
我也在某政論性節目上一個專門討論台日外交的電視片段中,
聽到過資深評論家提到一位不為大家所熟悉,
但卻是默默推動台日外交居功甚偉的 張超英 先生。
這讓我想起了我曾經看過張英的口述自傳「宮前町九十番地」這本書,
今天就讓Uncle來介紹這一本書和張超英本人吧。
張超英出生於日本,在香港求學,住過上海,並在日本完成大學教育,
他的祖父 張聰明 先生在日據時代白手起家,靠礦業成為巨富,
他的父親 張月澄 先生於日據時代是位著名的抗日人士,
甚至為了讓中華民國的國旗可以飄揚在日據時代的台灣天空,
以象徵性一元的日幣將現今台北市中山北路台泥對面佔地 一千坪 的土地,
租給中華民國駐台領事館,
而且還曾經因為提倡台灣自治而被日本警察拘留坐牢,
但卻在二二八事變中差點被殺,後來還是散盡萬金才被救了出來。
張超英,可以說是出生於富貴之家,他的口述自傳「宮前町九十番地」,
所謂的宮前町九十番地就是他父親租借給中華民國領事館的舊址,
前棟是中華民國領事館,後棟建築就是他在台灣的舊居。
張超英或許由於出身和求學的關係,再加上家世的淵源,
雖然只是在當時國民黨執政的新聞局裡擔任過課、組長的公職,
但在其晚年退休時擔任駐日代表處顧問兼新聞組組長的時候,
竟然可以運用其在日本新聞界的關係,
促成當時的新聞局長宋楚瑜和當日擔任日本首相的中增根康弘會面,
當時台日並無外交關係,台灣的官員要跟日本官員打交到根本不容易,
跟何況是要跟首相見面,也因此關係,他似乎得罪了當時的駐日代表馬樹禮,
另外他也促使了李登輝所著的「台灣的主張」一書,在日本狂銷二十萬本以上,
更加奠定了李登輝在日本政壇及民間人士的影響力。
或許也因為張超英為了台灣在日本的行銷,
因而得罪了一些相關當時國民黨的台灣政府官員,
再加上其一生服務公職二十餘年都未曾加入過國民黨,
因此他對於日本的外交貢獻,始終都無法讓國人瞭解。
張超英晚年與其自傳合影
其實張超英這本「宮前町九十番地」口述自傳,
內容雖然說明了很多他致力於台日外交推動的過程外,
這本自傳還從他的祖父如何致富開始說起,
擴及他父親的抗日事蹟以及張超英本人一生的傳奇。
國內知名作家李昂和張超英原屬舊識,
還特地給張超英取了幾個外號:「阿舍」、「黑狗兄」,
若大家看到張超英本人的照片,看到其英俊迷人的丰采後,
對於「黑狗兄」這樣的外號也不會覺得驚訝。
另外張超英家世富有,年輕時候就擁有台灣第一部的義大利原裝速克達,
所以稱呼為阿舍,應該也不為過。
不過很難的的是,我們可以從這本自傳中看出,雖然身為獨子,
可說是集聚寵愛於一身的他,竟然是一個靦腆害羞又善良的人。
閱讀本書,不僅只是可以知道他對於台日外交的貢獻而已,
又可以從書中的內容得知,當時處於日據時代的仕紳,
是怎樣和日本統治當局互動的,在亂世的時代裡,又是如何自處的。
我想張英超後來可以在沒有任何包袱下,可以得心應手暗地的推動台日外交,
這跟他的家世和其為人處事以及不怕權貴的個性都息息相關吧。
看了這本書後,我只能說張超英,
才是真正典型的台灣紳士,一個愛這塊土地典型的台灣人。

張超英逝世和其夫人顏千鶴女士合影
延伸閱讀
◎「宮前町九十番地」小檔案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張超英口述 陳柔縉執筆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21日
◎張超英的「快意人生」
中時電子報專訪文章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51013/02-1.html
◎台灣近代史的見證張超英在紐約病逝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七日專電)
旅居美國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張超英於 三月七日 下午在紐約醫院因肺癌病逝。
七十四歲的張超英經歷過台灣的日據時代、曾在兩蔣統治年代為台灣在海外從事外交工作,也目睹台灣步向民主的歷程,晚年旅居紐約仍關懷台灣的民主發展。
罹患肺癌進行化療期間,張超英一直思索如何幫助台灣提昇對民主的認知。他認為言論自由是民主化非常重要的基礎,而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強調媒體道德。
他的夫人顏千鶴表示,女兒女婿希望實現病中的父親的願望,事業有成的美籍女婿司甘來慨然承諾捐助十年的獎項基金,設立「FAPA張超英獎:言論自由/媒體道德」,以鼓勵台灣媒體提升品質與道德,盼未來能成為台灣的普立茲獎。
司甘來三月四日代表岳父在台北參加了「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的二十五週年慶祝會,並宣佈這個獎項,剛從台灣返回紐約。強撐病體的張超英聽了女婿報告在台北為他完成心願之後不久即去逝。
張超英青少年時代曾在台灣、上海、日本及香港求學,一九五七年學成由日本返台即進入行政院新聞局工作。任職東京及紐約期間正逢台灣面臨國際局勢丕變的動盪年代。他最近在病中接受中央社記者訪談時表示,台灣在巨變中站穩腳步走向民主的歷程非常艱辛。他對台灣的前途有信心,卻寄望已具民主體制的台灣能更向上提昇。
他說,設立的獎項強調言論自由與新聞道德,因為「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關係就像一輛馬車的輪子,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言論自由,然而,沒有言論自由卻仍會有新聞空間。講言論的不一定是記者。」他強調,言論自由的定義更寬,也包括新聞自由。對於台灣的新聞界的現象,他認為,許多媒體濫用新聞自由,造成新聞亂象。其實,作為新聞媒體,應有為有守,仍有一定的規範。
張超英出生世家,多彩多姿的求學及駐外生涯讓他對於世局與人生有比一般人更透徹的認識。去年由他口述作家陳柔縉執筆的生平故事「宮前町九十番地」出書,書中的趣聞及他公職年代的秘辛,包括「美國名主播告知台美將斷交」、「和日本文部大臣四代交情」、「蔣經國要宋楚瑜多來日本」、「台灣總統首度登上日本報紙頭版」,引起廣大的興趣與重視。
外交界及新聞界悼念這位「永遠不老的台灣紳士」,紐約僑界人士今天也紛紛致電他的家人慰問。張超英留下的是一個真正愛台灣的台灣人典範。
3/8/2007 9:24:3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