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很喜歡三峽老街,


尤其是去年三峽老街還在整建之時,


我就常去那裡逛,


也常笑說自己是老街整修的監督義工,


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三峽老街整建後的風貌。


 


雖然我其實不大喜歡假日人潮擁擠的老街,


但站在地方發展及社區再造的觀點下,


我還是贊成具有商業氣息的經營,


雖然三峽老街有些店舖賣的東西跟其他風景區所賣的商品一樣,


但是還是有好幾家店賣的東西還算是有特色,


如手工皂、茶莊、藍布杉還有幾家古物商家,都還滿有味道的。


我想要讓類似這種地方老街能夠振興起來,


除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突顯,也有賴於地方人士是否能夠達成共識吧!




                                                                     茶山房手工皂


 


其實我最喜歡接近黃昏的時候到三峽老街的,


昏黃的街燈照映在紅牆的老建築上,


尤其老街上有好幾乎人家是不做生意的,


傳統的木門緊閉著,透過照相機的觀景窗望出去,


一種古典兼具恬靜的歲月自然流露出來,真的是別有一番風味。


 


不知道三峽的鎮民是不是跟李梅樹教授翻修清水祖師廟的個性依樣,


總是精工細琢,慢條斯理的,只講究精美,絕不匆促。


老街的重整工程如此,連清水祖師廟旁的土地公廟重建工程亦然,


去年去的時候還沒蓋好,這個時節去,它依舊還在施工,


不過這樣也好,慢工出細活,好讓我們世世代代的子孫們,


都能享有這份藝術與文化之美阿。




                                                            清水祖師廟


 


延伸閱讀


 


◎三峽祖師廟


 


共歷經三度重建,初創於乾隆三十四年,因大地震毀壞, 於清道光十三年重建;第二是因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將台灣 割讓給日本,但三峽居民不願被統治,以廟為大本營, 但最後因廟堂遭日軍燒毀,直到光緒廿五年再度重建。 第三次重建於民國三十六年,從當地畫壇藝術家李梅樹, 主其事,他將畢生歲月專門投入弘揚中華藝術,把中國傳統 的建築雕刻之美,做一處最精采精典的呈現。 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名。 每一處雕工均是匠心獨運,精雕細琢,可謂是鬼斧神工。 有許多自國外欣賞藝術人士,均把這裡當成藝術重鎮。 廟宇本身匠心獨具,早已遠遠超越廟宇本身的宗教意義了。




                                                                        三峽老街商店


 


◎三峽老街


 


民權街原名三角湧街,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今天所見到兩旁 的建築,是日治以後才重建的。


據說,當年蓋老街所使用的磚塊都是遠渡日本過來的哩!在老街上你可見式的古老房樓,外觀雕刻精巧,整體規劃給人濃濃的古早味;只是現在老式建築,已所剩無幾。目前三峽老街所保存的部份,僅剩餘民權街的部份, 是全台灣現存最完整的老街。


巴洛克式的建築矗立於街道上,走在百年歲月老街上, 豐富你心靈及視覺。老街所給人溫柔及些許的哀愁, 近年來,因為都市計劃的關係,再加上當地居民與政府相關單位, 為拆與不拆,展開拉鋸戰,因此老街的問題令人受囑目。但最後經過一番折騰後,老街經過整修後,風華再現,


現在假日到處充滿了遊客人潮。




                                                                              三峽老街


 


◎三峽簡介


三峽這個充滿人文藝術古鎮。 一般人對此的印象就此於祖師廟及三峽老街;但就老街的精華而言,三峽的歷史與藝術地位,可謂是老街之選。


只不過隨著時代變與三峽溪河運的衰退,古往今來,老街似乎 都有著同樣的問題,拆與不拆的命運,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及抗爭。三峽,原為三峽,橫溪,大漢溪三溪匯流之地,故舊稱三角湧。 而早期的三峽,因茶,樟腦,木材和煤的產銷而繁榮; 但今天的三峽,以保存悠久的古建築及人文文化,成為熱門的旅遊地點。不禁令人稀噓;但也由於此特質,走在華麗與古樸的老街上,到處散發著懷舊的情懷,引領人們走向心靈與藝術的聖堂。


沿著三峽鎮清水祖師廟南側的長福街,彎進民權街,令人有種時空錯置, 古典中又帶蒼涼的感覺,沒來由的襲上心頭。放眼望去,路窄窄的,兩旁房屋,幾乎清一色用紅磚、小紅瓦建造,紅磚砌出了圓形柱和方形柱,頂起拱形樑, 造就出富饒富韻味的亭仔腳。




                                                      三峽老街古物商


 


 


◎李梅樹Li Mei Shu﹞﹝1902 ~ 1983﹞


李梅樹,1902 年出生,台北三峽 鎮人。自小喜歡美術和音樂,年少時適逢鎮上重修祖師廟,他被修廟畫師熟練的技巧所吸引,加上喜歡閱讀三國、水滸等通俗小說並隨興鉤畫故事中的人物,因而嚮往成為一位畫家。


李梅樹讀了兩年農產實業科與國語學 校師範部,後任教於瑞芳公學校,利用課餘時間和石川欽一郎習畫,當得知黃土水的雕刻入選「帝展」,更促使李梅樹學畫的決心。1928 年赴日習畫,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受教於藤島武二等名師門下。學成返國,除了從事繪畫工作,1934 年也與楊三郎等人創組「台陽美術協會」。光復後歷任三峽農會理事、台北縣議員等職務,1964 年任教於文化大學美術系與國立藝專美術系,直至退休。


在李梅樹的繪畫生涯中,雖然抽出部分時間從事政治、經濟的工作,但他終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不論外界的反應是什麼,始終畫自己的畫。重建清水祖師廟時也是盡心盡力,舉凡這座廟的設計、考證到監工、用料都親自規劃,耗盡心思、不計個人的奉獻。這是李梅樹將生活和藝術的美相結合,繁榮地方並引領民眾去親身體驗的一件社會功德。


李梅樹的畫風細膩,其風格轉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但其中一致可見的是他的努力與真情。不論其對人物或風景的描述,均見全然的投入。這也是他留給人們深刻懷想的藝術家生命的本質呈現。




雙人合奏優美的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