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忠、阿萍賢伉儷:


您們好,我是Shane


剛剛我從電話中聽到阿萍的聲音,真的很高興!


沒想到事隔六、七年了,還能找到您們倆,


想起以前跟您們合作的情景,往事歷歷,就仿如昨夜一般。


雖然因為您們的電話換了,讓我在這七年多的日子無法跟您們聯繫,


但我還時不實地會透過網路或是新聞,關心您們最愛的布袋戲事業。


尤其您們在2004年中,透過綜藝大哥大張菲節目的演出,


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並因此打開「阿忠布袋戲」的知名度之後,


我真的替您們倆感到高興和驕傲,


因為您們對布袋戲藝術的執著和付出的精神,


我是親眼目睹過的。


 


此次能夠和您們再度聯繫,我真的感到很高興!


其實這次我和The One團隊因為工作上的合作,


得知他們經營的南園〈以前聯合報的員工度假中心〉,


有意願在暑假裡,在那一座結合江南庭園,
以及融合在地閩南式建築特色的獨特園林裡舉辦戲劇活動時,
我第一個就想到要推薦您們前往表演,


沒想到我的提議馬上獲得他們團隊的同意,


大家覺得由您們來演出是最適合不過的!


 


可是就在那個時候,我反而有點擔心了,


因為以前您們留給我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


要我如何去哪裡找到您們?


好在我對自己於收集資訊一向很有自信,


所以在現場就一口氣答應要擔任聯繫牽線的責任。


好在我真的算是很厲害!到最後還是讓我找到您們的電話了,


雖然只是在電話中和阿萍簡單的聊了幾句話,


但卻是讓我高興了一下午,真的很期待下周一晚上我們的老友重逢喔!


                                   Shane 2009/3/20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阿忠布袋戲」這團體,


2004年張菲所主持的綜藝大哥大的節目裡,


阿忠布袋戲和團主阿忠的表演,曾經有一段日子是這個節目的壓軸,


而阿忠布袋戲也因這個節目順利的打開了知名度,


享受到了所謂爆紅的滋味。


 


其實就我所知道的阿忠和阿萍這對夫妻,


即使因為節目爆紅,我想他們也不會因此患了大頭症,


從此開始擺架子,或以明星自居。


他們夫妻仍就過著拮据的生活,


他們會把賺來的錢繼續花在擴充布袋戲的設備上的。


 


會認識阿忠和阿萍夫妻倆,其實還真有點巧合,


因為那時候我還在廣告公司任職,


為了承辦客戶一個有關於小朋友的活動,


由於我對於傳統布袋戲原本就非常的喜歡,


所以建議客戶在活動裡穿插一個布袋戲的教學,


經客戶答應後,我透過各種關係要找這方面的人才,


原本是聯絡到西田社的工作人員,後來因為某種緣故,


再經由西田社的介紹找到阿忠的。


 


沒想到我跟阿忠夫妻倆見面後,經過數次的聊天,


這才獲知阿忠和阿萍兩人〈當時他們還是男女朋友〉,


為了布袋戲演出,竟然只靠吃饅頭維生,


為了四處趕場,餐風露宿的,簡直是有一頓沒一頓的!


我當時實在很感佩他們的精神,心裡也很想透過自己的力量來幫他們,


後來我幫客戶規畫了一個長達十場的文化講座活動,


中間除了邀請名人演講之外,也邀請了阿忠布袋戲做現場演出,


沒想到他竟然可以配合活動的四個大主題,編出好笑又感人的劇情來。


因此以後,只要有適合阿忠演出的機會,


我就會盡量的去推銷「阿忠布袋戲」,一直到我離開廣告公司這個圈子為止。


 


或許在過去的六、七年當中,


阿忠仍境繼續地在為自己的事業打拼,


而我也因職場轉換的關係,一直也在忙著自己的新工作,


加上阿忠留給我的電話也換了,所以才相隔這麼多年未曾謀面。


好高興,如今又透過客戶的需要,再次和阿忠、阿萍夫妻倆聯絡上,


此時此刻的我,真的是很期待下週一和他們夫妻倆的碰面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TW&hl=zh-TW&v=HjsiWWDs-7w


阿忠布袋戲的電視演出




 


延伸閱讀


 


◎阿忠藝團簡介


阿忠藝合團團長兼主演-阿忠,本名陳漢忠,64年次,在布袋戲界應算是很年輕,本身既不是布袋戲家族出身,也沒有傲人的學歷,憑著一股對布袋戲的熱愛,小時候愛看戲,十三歲時認識了西螺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壁先生,十六歲正式拜師成為鍾任壁先生正式關門弟子。阿忠在新興閣習藝長達十年之久,十年來,隨新興閣南征北討,並遠赴東歐等地交流演出,這段期間還經由師父引薦至師兄蔡武雄先生的文興閣劇團見習。因為阿忠一直認為,無法在廟口現場演出連續兩小時表演,根本不算會演布袋戲,在新興閣與文興閣長年累月的訓練之下,在阿忠當兵回來沒多久,經由師長的鼓勵成立了阿忠藝合團。
 


阿忠藝合團是由阿忠與妻子阿萍兩人共同打拚出的布袋戲新生團體。藝合團的最大特色就是-創造布袋戲的無限可能。
例如:自創的全新劇本(如921大地震的女巫戰地牛,千禧年的千禧蟲來了!)阿忠的布袋戲還會模仿阿吉仔唱歌,有時候也會模仿一下郭富城,甚至還會來一段超級明星臉,乍看之下,有人認為阿忠好像在搞噱頭,但是那是旁人膚淺的看法,阿忠有他自己一套的做戲概論,簡單一句:就是如何吸引年輕人來看戲才最重要。


爾後阿忠做了一項空前的創舉,那就是把布袋戲表演帶到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聚集場地-PUB。因此布袋戲從暖場到成為主秀,並吸引到電視主流媒體的注意,後來受本土綜藝天王吳宗憲先生的邀約至台視綜藝旗艦節目演出,也在張菲的綜藝大哥大擔綱演出,並引起友台的注意,最後阿忠在衛視中文台開闢了一個自己的節目-阿忠布袋戲,雖然內容以搞笑、時事為主,這或許也是推廣布袋戲的一個方法。理由只有一個,阿忠從小愛看布袋戲,後來跑去學演戲,現在要更認真的來做戲。



自阿忠藝合團組團以來,短短幾年,演出、教學千餘場,更在2000年獲美國西來寺邀請赴美演出,於第一場演出受到洛杉磯數十個單位邀約演出,足跡遍及台灣同鄉會、美國學校、亞太博物館、華人賣場、好萊塢派對、聖地牙哥、教會,最難得的是洛杉磯市政府還特別頒發一張傑出獎章,還有美西北區台灣同鄉會頒給的傑出藝人獎牌。在台灣,阿忠每個禮拜一都與師兄鍾任霖至台北少年觀護所教導學生習藝。對於公益活動,渣翁藝合團也是不餘遺力,最近還受台灣人權協會聘請指導大專志工青年遠赴泰北將台灣文化布袋戲的歡樂帶給當地難民,由於次活動意義深遠,人權協會將在七月再度聘請阿忠藝合團繼續擔任指導第二屆的大專志工再度遠渡重洋,做國際社會文化服務活動。
論起阿忠的掌藝及口白,資深文化記者-紀慧玲小姐曾報導過,像阿忠這個年紀確有如此功夫的人,全台灣不出三十個;口白很有南部金光戲的氣口。阿忠的演出除了傳統的硬底子與金光戲的聲光效果,更加上生活化的劇情與幽默對白,深深打動觀眾的心。雖然阿忠的聽力因為學布袋戲而受損,成為殘障人士(已有殘障手冊)但他為布袋戲付出的心卻將永遠不損。阿忠依然經常告訴自己,「慢慢努力,努力就對了。」




 


◎阿忠的PUB布袋戲


也許是注定,小時候的阿忠就是追著布袋戲台跑的孩子,他說:「永遠記得第一次看到布袋戲的感覺,那時候整個人是怔住的,被尪仔所怔住、被戲臺怔住、被演師的技術怔住、口白怔住。」就這麼一見鍾情的愛上布袋戲。小學四年級,阿忠終於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尪仔,他整個晚上玩著尪仔不能成眠,一會兒空翻、一會兒旋轉,所有他在戲臺上看到的技巧,他都想在一夜之間學會、學好。


而阿忠真的也從一個布袋戲的愛好者成為一個布袋戲的學習者,國二食後就以超低年齡的身份加入台大掌中戲社,開始學習布袋戲,之後又拜見俠戲大師鍾任壁為師,全心全力的投入布袋戲的迷人是界,阿忠跟著戲班跑,跟著師父、師兄(蔡武雄)走,見識到各式各樣的場面,磨練一手好記憶與口白。


但是,他覺得不夠,在演出數場《三國演義》、《西遊記》等老戲後,他突然驚覺自己的聲音在哪裡?自己要做的戲是什麼?布袋戲的觀眾在哪裡?


 


「阿忠藝合團」就是在對布袋戲環境質疑、對自我訂位質疑所產生的新興表演方式。阿忠想拋開包袱以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方式來講述屬於他的布袋戲故事、布袋戲表演,於是一齣齣創意十足的布袋戲創作作品於焉產生。


會選擇在「女巫店」,是因為第一次在那個空間登台時,阿忠感受身為一個布袋戲演師前所未感受過的尊重,觀眾專心的看他的表演、整個舞台是屬於他自己的。在女巫店,他感受到他做的真正式表演、而不是廟會前的酬神活動、不是政府政令宣導的工具,所以他堅持日後在怎麼忙碌他都要來好好演,因為這裡的觀眾是專程來看布袋戲的。


從女巫店最冷門的節目變成座無虛席的爆滿場,阿忠覺得這幾年的辛苦終於有了代價。他回憶起一開始到店理的時候,因為實在太冷門了,所以他的表演往往是暖場功能。比方說,今天有樂團要來表演,阿忠就先表演二十分鐘座暖場,還不能算當晚的主秀;而當他終於有機會成為晚上唯一的演出者時,好戲是有口碑的,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阿忠另類的表演風格受到越來越多人注意,位子越坐越擠,甚至站著看、甚至擠不進店裡!


阿忠的布袋戲除了戲精彩,中場休息時刻推出的廣告也是讓人拍案叫絕的表演,記搞笑且尖銳的廣告詞往往讓人放棄去洗手間,深怕錯過任何一個創意的表現。戲中間插廣告的概念,來自阿忠小時候看江湖賣藥郎的經驗、也來自AM常出現的荒腔走板的廣告;於是,阿忠嘗試運用尪仔來演廣告,來拍賣你想不到的產品。其中「米老鼠助聽器」更是從他自身出發的無奈產品因為長期處於吵雜的環境下,阿忠的耳朵重聽了。當你聽到嘻嘻哈哈的助聽器口白,在想到他本身就是重聽殘障人士,任誰都會欷歔!




 


◎有關阿忠的新聞報導


 


阿忠布袋戲團長14歲正式拜師學藝〔採訪撰文/呂曼文 攝影/林盟山〕


4歲的時候,我就對布袋戲感到著迷,一次隔壁鄰居火燒厝,請來布袋戲班演戲陣煞,就被戲臺鮮豔的顏色及戲偶可愛的造型吸引,國小時,就會自己坐公車去看許多文化活動,也會在家裡的四合院,用曬衣服的竹竿搭上棉被,自己演起布袋戲,以為只有一隻可愛的狗是我的觀眾,上了國中,一位同學認出我,問我是不是就是那位常在院子裡演布袋戲的人,我才知道這位同學是住在隔壁樓上的鄰居,常常在他家陽台上看我演戲,忽然間覺得我也有觀眾,心裡很高興。



16
歲向新興閣掌中劇團第五代掌門鍾任壁拜師學藝,又跟著師兄蔡武雄跑江湖,從野台戲磨練掌中技藝,及臨場反應,這段期間所學比在學校社團學得多。當兵回來,卻陷入要不要以布袋戲維生的天人交戰中,不知道演布袋戲能不能當飯吃。在這段迷失期,一邊幫家裡的水餃生意,晚上拿著吉他到大安森林公園自彈自唱,娛樂公園裡的情侶,也到台大附近地下道彈唱,重新找回面對觀眾的勇氣。
有一天我從台大彈唱走在回家的路上,經過新生南路上一家叫女巫店的pub,看見裡面人很多很熱鬧,心想:「如果布袋戲也能在裡演出多好」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在女巫店演出,加了一些有別於傳統的東西,觀眾的拍桌狂笑,讓我感到非常的high,在那裡我被電視製作人發現,後來才會去上吳宗憲的綜藝旗艦。
之後,我也沈寂了一段時間,遇到師兄蔡武雄的劇團要賣,我就花了一筆錢買下他的劇團,實在不想讓那些戲偶流落到他人手中,沈寂的這段時間,感覺觀眾好像漸漸忘掉阿忠了,太太鼓勵下,去參加電視冠軍比賽,結果連續拿下十次衛冕成功,被緯來電視台網羅開設帶狀節目,不過因為其他因素,節目後來停掉了。


 


做了改變才有觀眾
現在我的布袋戲,也做了許多的改良,例如以前布袋戲,講的是文言文,我也演過這樣的布袋戲,但是發現,現在的觀眾聽不懂,有一次我國台語一起使用,發現客人沒有跑掉,這樣觀眾才知道你在講什麼,雖然,以前學布袋戲的基礎很重要,許多口白的抑揚頓挫,還是有他的必要性,但是面對現代觀眾,還是需要一些改良。
例如做電視節目,我會有一些掰歌,甚至想,有一天布袋戲能不能像默劇一樣演,又或是音樂上,以前都是老樂師在配樂,但現在我是不是也可以加一些band(樂團)等等。當然,我對布袋戲最大的夢想,是蓋一個主題樂園,一個帶給人們歡樂的地方,不知道這個夢想能不能實現,所以現在我將目標縮小,希望能像歌星開演唱會一樣,能有一個大型舞台的演出,有電視牆的轉播。


 


前輩這樣想 鍾任壁 73歲 新興閣掌中劇團第五代掌門


阿忠曾隨薪傳講得主鍾任壁大師習藝長達10年之久。鍾大師以加大戲偶、華麗舞台布景與特效首開「金光布袋戲」先河而大受歡迎,並創下全省演出兩萬餘場的紀錄,對阿忠的表演風格產生莫大的影響。不過阿忠也承認:「我聽說有一些老一輩的布袋戲師父,對於我現在改良式的演出方式極誇張的口白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在搞怪,實在不想看到我把布袋戲搞成這樣,甚至一些我當初學藝的藝術界人士,也大膽的對我說:『如果要照你風格演下去,不到半年你就會倒』。但是我仍然堅持追求自己的風格,相信自己的天分,更重要的,要有一顆虔誠的心,接觸有助於布袋戲發展的任何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