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大愛劇場的「關山系列」,


深為慈濟醫院花蓮關山分院潘院長的精神所感動!


一個香港僑生來到台灣學醫,


然後又被調到花蓮縣關山偏遠地區當醫生,


看病不僅親切,還為了加速和病人溝通而努力學原住民的語言,


那種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喝采!


其實我小時後的志願也是要當醫生,


這個觀念好像是父親給我的,


記得小時後,


我若生病去看醫生的時候,


出了醫院我爸總會鼓勵我說,


你若有興趣,可以朝著當醫生這條路走,


但不要想賺錢,而是要服務病人,


我記得小時後,家裡並不會很窮,窮到沒錢看醫生,


但父親為甚麼會說這種話,我也不很清楚,


但我知道,從小我的個性就很喜歡幫助人,


所以到讀到高二前,我的志願就是考醫科,


後來是因為我是有赤綠色弱,不能考,


加上又愛搞校刊,高二下就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去念文科!


從此當醫生救人的願望就落空了!


不過後來我在服兵役的時候總算跟醫科扯上了邊,


我被分發在小金門醫療連當參一文書,


我們連上是負責小金門九宮醫院的醫療任務,


我的任務雖然是管連上所有的人事文書工作,


但在醫官的耳濡目染下,有時醫官沒空時,


一些如感冒等小症狀我也會學著國民處方藥方開藥給阿兵哥吃,


如此當了一年多的小密醫。


不過這都是以前的事了!


 


 


其實說到從事服務性的工作,


我很慶幸能走進廣告這個行業服務,


也很榮幸菜鳥的時候就進了一家國內知名的廣告公司,


而這家廣告公司所負責的最大客戶就是我現在任職的這家公司。


那時候很多大企業為了提升企業形象,


紛紛辦了很多大型企業公益活動,


我躬逢其盛,規劃了兩個長達十年的大活動,


一個是「黃金十年   人生規劃」文化講座,


每年邀請國內各行各業的名人在全國各大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辦大型講座,


並巡迴高中職級大專院校演講,


因此也結識了劉墉先生及孫越叔叔等名人,


自己也編了一本「黃金十年   人生規劃」的小冊子,


教導高中生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另一個活動就是規劃舉辦全國銀髮組的卡拉ok大賽,


甚至還辦到亞洲大賽的規模,


這個活動從1990開始,辦到去年都還持續舉辦著,


我記得舉辦的第一年,


由於我已經擔任課長職務了,


加上我又沒有主持大型活動的經驗,


本來找了一位女同仁〈她後來在衛視鳳凰台當主播〉當活動主持人,


因為據說她從小到大得演講冠軍,並曾擔任學校各項大型活動司儀,


只是我們這位小姐第一場活動一上台要做解說活動規則時,


就因為閩南語說不輪,轉向我求救了〈十幾年前很多縣市的老人家不大聽得懂國於的〉,


我只好親自上陣!用國台語雙聲帶主持活動,


沒想到十幾年來我的主持棒一直沒交棒過!


中間還被很多企業或是大型活動拉去客串主持,也賺了不少紅包!


直到去年,因為我的工作太忙,


所以地區賽才交給他人去主持,我則主持第一場開場及最後的總決賽和頒獎典禮。


 


 




 


其實這十幾年來,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活動,


可以把一些阿公阿嬤哄得高高興興的!


看他們身體健康、快快樂樂的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不只如此,主持了十幾年的歌唱比賽,


我這個在學校號稱音痴的人,


竟然也跟這些阿公阿嬤學了很幾十首歌呢,


也跟我們的黃敏老師、伍景中老師、周宜新老師及已去世的葉俊麟老師學了不少功夫,


也懂得一些評審的技巧!


真是一個快樂的工作,


雖然衣場活動下來我要站足幾乎八九個鐘頭,


有時候連中參的便當都來不及吃〈每場初賽都近百人參加,根本來不及吃飯〉,


但真的讓我很懷念,


也許我今年初就會轉換工作跑道也說不定,


這個活動我可能也不會再接手了!


但是我會永遠記住這些美麗的回憶的!





卡拉OK


卡拉OK(日語カラオケ)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娛樂性質歌唱活動,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螢幕上同步播放有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後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自從1971年井上大佑發明了最早的卡拉OK伴唱帶之後,它已成為現今最受歡迎的大眾休閒娛樂方式之一。


卡拉OK的名字源自於日文,其中卡拉(カラ)是「空」(空無)之意,OK(オケ)則是管弦樂團オーケストラ)的簡稱,合起來意指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唱,只有影音伴唱。


卡拉OK除了在日本本土非常流行之外,也進一步地推廣到其他許多地區,包括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在台灣甚至有商人更進一步將卡拉OK結合當時市面上非常流行的MTV,而變成改良式包廂型態的卡拉OK,稱為「KTV」。由於1990年代以後大批台灣商人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經商,也將KTV文化傳播開來。KTV的概念在傳回日本本土後也逐漸受到歡迎,成為近年來主流的經營形式,稱為「卡拉OK盒子」(カラオケボックス)。


香港,卡拉OK近年幾乎操控了全港的流行音樂的品味,形成香港人俗稱的「K歌文化」,即大部份歌曲皆為卡拉OK量身訂做;事實上,近年香港絕大部份流行歌曲都先被安排在卡拉OK盒子讓顧客試唱,然後才安排在大眾媒體上播放。直至2005年,這個情況才因香港「卡拉OK盒子」市場的發展到達極限,以及獨立音樂和其他非主流音樂開始隨著寬頻網際網路發達而有所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