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搭乘八點四十的復興航空從台南飛返台北 ,
再經轉車回到家中已經十點多了,
匆匆忙忙洗完澡後將一些瑣碎的事情趕忙處理好,
正好趕得上收看大愛電視台關山系列「愛相隨」第二十七集的重播。
或許由於工作的關係,
自從持續看完大愛劇場的「草山春暉」後,
很久都沒有用較長時間或是持續收看大愛劇場了,
直到上個月的一個偶然機會下,
不自主的又轉到大愛電視台,
看到重播的關山系列「愛相隨」首集播出,
我就又開始盡量撥出晚上十一點的時間來收看此劇,
〈這個時段為重播時段〉
關山系列「愛相隨」的劇情是在描速一個很讓人敬佩的香港僑生潘永謙醫生,
隨著慈濟醫院花蓮總院的分配,
輪調到花蓮縣玉里這個偏遠地區從事醫療工作的故事。
他開過台灣年紀最大阿嬤的刀,
他曾在休假期間在路上遇到車禍而放棄休假幫受傷的病人開刀,
他可以為一個小朋友的手,開連續三十六小時的刀,
他帶領著慈濟關山分院全體醫護人員通過ISO9002認證,
他以兩年的時間換得了醫院所有同仁及病人的愛戴,
隨著兩年簽約時間的到來,
潘醫師輪調的時間滿了,
為了能夠有機會再回到總院去學習更多更好的醫療技術與新知,
為了當初承諾自己的太泰陪他輪調玉里兩年時間的期限!
他都有正當的理由離開玉里分院。
但是所有的關山分院的醫護人員及病人捨不得他回去慈濟總院,
他也捨不得關山這個地區,
他使終面臨對他太太的承諾及對他的同仁及病患不捨的矛盾煎熬,
最後終於在他的愛心及責任感的驅使下,
他留下來了,現任慈濟關山分院院長黃永謙醫生,
現今仍努力的在花蓮縣玉里這個偏遠地區為病人看病,
為玉里的醫療品質提升而努力;
而潘醫師的太太黃老師,
同樣跟潘醫師有顆崇高的愛心,
也因不捨她任教的學生,
支持先生繼續留在關山為這地方努力貢獻,
醫院中原住民護士花妹,
原本辭職回家照顧先生及小孩 ,
也因受到關山分院大家庭氛圍的感染而重返醫院任職.....。
這是這部戲的劇情大概,
但是每天演出的若干細節都讓我很好感動,
我也數不清掉了多少淚!只因為感動!
其實這陣子,
我在職場上因看到同事的某些超越份際的行為,
卻因為高階長官怕事情披露會影響考績而意圖私了等事而感到厭惡與不平,
感覺到這我三年來為部門所努力的成果因此而白費正感到有點心灰意冷,
但是看到潘永謙院長那種無私的貢獻及大愛的精神,
總讓自己覺得自己受那麼一點點委屈,真的不算甚麼。
其實喜歡看大愛劇場的戲劇,
主要是它的劇情都是依照真人實事改編而成,
而劇中的主角常常都是能忍人所不能忍,
或是發揮極大的愛心、耐心來從事奉獻的工作。
每次我遇到自己人生低潮的時候,
我總愛一邊掉淚一邊收看大愛劇場的每一個故事,
用這些讓我感動,讓我自嘆不如的故事主人翁的奉獻精神,
來激勵自己,同時也提醒自己,
自己不是最衰的人,也不是最不幸福的人,
因為故事中的很多主人翁所遭受的逆境比不知多我好幾倍!
我應該知足,應該學習感恩和惜福。
感恩大愛電視台,陪伴我度過每一段人生的低潮。
愛相隨 劇照
轉載於中國時報
【洪祥和/關山報導】
近來大愛台八點檔連續劇「愛相隨」,就是描述慈濟關山分院院長潘永謙,一個香港僑生自請到醫
療缺乏的關山地區行醫,遇到的各種溫馨感人故事。
民國七十八年台大醫學系畢業後,就自請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九十一年再度派任關山慈濟。
當時,花東地區的民眾有病痛,都是由外國傳教士與修女來診治,我們國家自己有醫學院,有培養醫
生,很多人卻不願來這裏服務。
潘永謙表示,在醫療資源缺乏的花東地區,政府自己不願設立醫院,也很難找到本土優秀的醫生願
意來此地行醫,這是很可悲的事。
從花蓮玉里到台東市,約80公里的距離,原本沒有一間醫院,病患常因送醫時間過於冗長,而延誤
救治,導致生命喪失。
民國八十九年慈濟關山分院成立,提供嚴重創傷、中風、急性心臟病、呼吸困難等及時醫療。
每天晚上這片幅員遼闊的縱谷地區,就只有關山慈濟一位醫生負責鎮守急診。潘永謙表示,每位醫
生都有專業的科別,關山慈濟的醫生必須從內外科、婦科、小兒科到牙科,每科都要懂。
潘永謙指出,「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因為這5分鐘將人救活,他就能多活幾十年。」
潘永謙的專業是骨科,由於關山慈濟的成立,他在這裡已拯救許多骨折、韌帶斷裂的病患,讓他們
免除組織壞死,而導致殘廢的命運,最近大愛台八點檔連續劇「愛相隨」,就是在描述潘永謙與關山慈
濟 醫護人員慈愛行醫的故事。
愛相隨 劇照